卡爾·威特的早期教育

          2007-11-2 23:42| 發布者: babylead| 評論: 0|原作者: MAMACN |來自: 網絡整理


            光參觀還只是這類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參觀歸來,老威特還讓兒子詳細敘述見到過的一切,或者讓他向母親匯報。由于有這一功課要完成,使威特在參觀中總是用心觀察,認真聽取父親或者導游的介紹與講解。

            威特3歲以后,父親就領他到各方周游。5歲時,小威特就已經在父親的陪同下,幾乎周游了德國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他們既登山,也去游覽名勝;既去尋找古跡,也去憑吊古戰場。回到旅館后,老威特就讓兒子把看到的一切寫信告知他的母親和熟人。回家后,還要向親人們口頭講解旅途見聞和切身體會。
            老威特為了滿足小威特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從不吝惜金錢和體力。例如為了向小威特公開魔術的秘密,他就曾不惜重金,請魔術師現身說法。
            由此可見,老威特在對兒子的施教上深信“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
            天才就是對事物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而凡是仔細觀察過孩子的人都會發覺,幼兒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癡,他們都極易對事物產生興趣和熱情。也就是說,幼兒天然就具有對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強烈熱情,他們一旦對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會以驚人的勤奮和毅力去從事。一旦他們步入這一軌道,就會遵循雷馬克所說的“使用就會發達”的規律,使其能力得到驚人的發展。實際上,天才就是這樣產生的。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熱情之火剛剛燃燒起來時,就把它吹滅,甚至用水將其澆透。世界上之所以天才人物如此之少,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到順利發展,他們就會成為天才。但是,他們的這種興趣和熱情卻很少有得到順利發展的環境,許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剛剛出土時就一腳將其踩掉,再冒出來時就再伸出腳將其踩掉,使其很少有順利發展的機會。其結果,天才便寥若晨星。但是,威特、塞德茲、巴爾等的培養過程,已向世人表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
            誠然,自古以來,像威特那樣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的并不多,盡管如此,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產生了很多天才。對這些天才的研究表明,這不僅是由于他們生來所具有的天賦所致,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幼年時期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沒有被踩掉,并得到了順利發展的結果。
            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認識到愛護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十分重要外,而且還必須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難以具備強烈的興趣和強烈的熱情。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興趣的幼芽可能會一再遭到踐踏,這樣,他們年齡越大,興趣和熱情被踐踏和泯滅的將越厲害。因此,實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孩子越大,不僅在性格上越難具有對事物的興趣和熱情,而且他們的潛在能力天賦,得以發揮的余地也會越小。早期教育則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有人說,天才人物在努力的過程中就像是在做游戲,意思是說,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受其興趣驅使所激發的熱情。只有這種游戲式的努力才能創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也只有游戲才能使能力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天才的創造是不可能靠普通人的勞動來實現的。勞動得再辛苦,也不能使能力得到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