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端的事例,但它同時也非常具有典型性。當孩子顯露出某方面的天才時,我們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導和啟發,反而首先是用紀律的條框去規整它,使它符合我們的習慣。這真是教育的悲哀。 對于教育者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認識:用煩瑣而不必要的紀律使兒童的習慣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會聽話卻不懂思考的機器,這是在教育中應該予以堅決禁止的。
培養孩子的品質
哈塞先生認為一個人的才能、智力以及品質都是天生的,而塞德茲卻恰恰相反,他認為一個人的才能和品質大多是來自于這個人得到的教育。 哈塞先生教育自己的兒子應該成為一個誠實、守本分的人,應該以一顆愛心去對待別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謹慎,不能冒沒有意義的風險。 但塞德茲說:“誠實、守本分固然好,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個性和智慧。孩子從生下來起,就開始受環境和周圍人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包括品質都是從別人那兒學來的。他接觸優秀品質的人就會變得優秀,接觸低劣的品質就會變得低劣。” 哈塞先生的教育一定會使他的兒子格蘭特爾具有一顆愛心,但在某些時候他卻拒絕幫助自己的同伴,這就是因為他的內心之中又缺少了另一個可貴的品質,那就是無私的精神。歸根結底,他缺乏的是一種優秀的個性。他是一個規矩和本分的人,就像他的父親一樣,可是這類人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而格蘭特爾的這種品質,完全來自于他父親的教育,因為一個人的品質如何,取決于幼年時期的教育如何。 一次,塞德茲目睹了哈塞先生教育兒子的一件事: 那天,我從外面回來,路過哈塞先生的家門口。我看見他正在訓斥他的兒子格蘭特爾。 “格蘭特爾,你是怎么搞的,把這雙剛給你買的新鞋弄壞了。”老遠我就聽見了哈塞先生的說話聲。 “我在與其他的孩子玩的時候……被一顆釘子劃了一下……”格蘭特爾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被釘子劃了一下!”哈塞先生生氣地說,“跟你說過不要去和那些孩子瞎鬧,你就是不聽。把鞋子弄壞了是小事,弄傷了腳怎么辦?那會使你變成殘廢的。” 這時,我看見格蘭特爾難過得都要哭出來了,便走上前去。 “哈塞先生,”我笑著向他打招呼,“這是怎么回事?你瞧,我們的小格蘭特爾多不高興呀!” “他還不高興?”哈塞先生指了指手中的鞋子,“這個調皮的家伙把剛買的新鞋弄成了這個樣子。” “是嗎?”我做出不在意的樣子,“我看這沒什么問題。一條小小的傷痕并不影響這雙鞋的作用和美觀。孩子嘛,給他講清道理就行了,何必那么過于嚴厲。”我笑著說道。 “不嚴厲不行,否則他會變得無法無天起來。”哈塞先生說。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對格蘭特爾及他所得到的教育有了一個較為具體的認識。格蘭特爾之所以有膽小、自私的表現,都可以歸之于他父親的態度。 哈塞先生對兒子的做法看似合理,但卻極為不明智。首先,在孩子把鞋弄壞之后,他不應該去罵他,而是應用合理的態度教育他以后小心一些。因為孩子弄壞了自己的鞋子,心里一定是很難過的,再加上父親的責罵,他就更難過,這很容易使人陷入自責和不安之中。另外,父親說釘子會劃傷他的腳,會使他成為殘廢,夸大了這件事的危害,使他產生害怕的心理,這就是導致他膽小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哈塞先生說格蘭特爾與別的孩子一起玩是瞎鬧,這就會使他把這件事的不良結果完全都怪罪到別的孩子身上,他會認為如果不和他們玩就不會有這樣的事了,這直接導致了自私這種不良品質的出現。那么下一次呢,他肯定會先考慮自己或自己的利益,然后才去想幫助別人。 所以說,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品質的形成影響是極大的,人們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說他們不聽話,缺點太多,甚至說他們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養出低俗的品質。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