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妊娠與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的一部分,主要從飲食中吸收。正常飲食情況下,妊娠期微量元素的真正缺乏是不常見的,只有妊娠前體內礦物質儲備不足,妊娠后又供給不足才能出現微量元素缺乏。 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情況如下。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由于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缺鐵可以造成貧血。生育年齡的婦女每次月經失血量為30~80毫升,其中鐵的丟失量每月平均為0.4毫克。盡管從飲食中吸收相當量的鐵,但仍不能補償月經期損失和正常排泄量,因此,大多數婦女都有部分或完全的鐵儲備耗竭,以至孕前就可能存在缺鐵,所以飲食中應適量補充鐵。鐵 鋅:是組織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物中較充分的來源是動物蛋白,如肉、蛋、 乳制品及魚,尤其是貝類;蔬菜和谷物中的含鋅量取決于土壤以及儲備和加工情況。鋅缺乏的臨床表現特征是:生長遲緩或停止,傷口不易愈合,食欲不振或味覺改變。皮膚、毛發及指甲病變,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均發生障礙,以及骨骼生長異常等。所以缺鋅可以迅速引起皮疹、脫發、腹瀉或精神障礙。妊娠早期缺鋅可導致早產、異常或宮縮乏力性出血。鋅 碘:碘在甲狀腺素的合成和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缺碘可導致甲狀腺腫大。碘主要含于海產品中,如海帶、海菜、海藻、海魚等及含碘食鹽中。但含碘藥物與胎兒畸形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孕婦不可大量或長期應用含碘藥物。 鎂:存在于含動物性蛋白的食物中,谷物、青豆類及綠葉蔬菜的葉綠素中;以牛奶為主的膳食中往往鎂的攝入量不足;嗜酒者由于吸收不良,也容易發生鎂攝人不足,鎂缺乏可表現為:肌肉抽搐、震顫、強直性痙攣、心律失常、心室纖顫等。治療時如劑量過大,可發生鎂中毒或高鎂血癥,甚至呼吸肌麻痹或心跳停止。 銅:銅是造血的要素,并具有促進鐵透過腸粘膜吸收的作用。妊娠期血清中的銅水平下降,是胎盤功能不足或胎兒即將死亡的一個征象。妊娠中毒癥是血清銅水平過高。妊娠期的褐黃斑及皮膚顏色變深,是含銅的酪氨酸酶使酪氨酸氧化成為黑色素的結果。正常的情況下,孕婦不需要額外增加銅劑補充。銅過量可發生致畸作用;加屑易暹z傳性銅積儲障礙病一一肝豆狀核變性的婦女,可發生閉經或自然流產,銅與鋅相對抗,當體內銅過多時,可引起鋅缺乏。 錳:錳參與酶系統的構成,與能量代謝及脂質代謝有關。缺錳極少有臨床表現,極少數人出現鱗屑性皮炎,或頭發由黑變紅。 鈷:是維生素B12分子組成的一部分。缺鈷可以發生巨幼細胞性貧血,癡呆,急性脊髓變性的周圍神經病變。 5.胎兒營養 胎兒在母體發育期間所需的全部營養——氨基酸,糖類,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等及氧氣都是經過胎盤由母親的血液循環幫助排泄。 孕婦自受孕之日起,既要維持自身的營養要求,又要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其體內代謝較孕前明顯旺盛。孕婦如果營養不足,胎兒發育會受到障礙,這不僅表現在體形上發育遲緩,還會引起胎兒大腦發育不良,日后孩子的智力受到影響,孕婦如果缺乏蛋白質,鐵,維生素等,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或巨幼紅細胞貧血,影響胎兒發育,甚至流產、早產、死胎等。同時孕婦會因營養不良,而抵抗力下降,極易感染病毒、細菌,患上疾病,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