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放任不管,孩子的興趣對象很快就會改變。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不過,若是勉強要他把興趣集中于某一事物,反而會讓幼兒在心理上產生逆反心理。況且,正因為有了那樣的旺盛好奇心,孩子才能從外界獲得心智、身體的成長所不可欠缺的各種刺激和體驗。 大人們一般都以為,幼兒會從很多外界的事物中,自然找到可以作為自己興趣的對象,并且會自動加深興趣以將之持續下去。然而,在多半情形下,父母似乎都應以某種方式為他們提供幫助。 具體而言,對幼兒所最感興趣的事物,做父母的能否很快發覺,并發表出予以支持的反應,對幼兒維持長久的興趣具有很大的意義。 孩子的興趣是瞬時即變的,即,在一瞬間萌生,瞬時之后又會萎縮。做父母的,應該適時把握住那萌芽的一刻,給予適當的輔助,使其興趣能繼續茁壯成長。 話雖如此,但事實上,要讓孩子的所有興趣都作均衡的發展是不可能的。盡管我們不知道哪一種興趣最后會變成他長久的興趣,但做父母的還是應該盡量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在廣泛的興趣中,試試哪一種興趣可以持續下去。 有一位父親曾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向井深大談了這一看法: 他的兒子在1歲兩個月時,偶然對“之”字發生了興趣,從此,凡是看到各種場合有“之”字出現的,做父親的便指著那個字告訴孩子,并教他念“之”的發音。 過了兩個月,他的孩子已經認得ABC三個英文字母,父親便趁機用折尺上的英文字,教他繼續再學XYZWTFHNM等,孩子馬上就學會了。 到了1歲半時,孩子又對各種汽車、家電制品的標志發生了興趣,父親就舉出廠家名稱,讓他猜測商標,有時向他出示商標讓他猜廠名。 由此可見,這位看似“天真的老爸”,在孩子興趣的培養上還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他使得幼兒的興趣即能持續,而且還能更為濃厚。 井深大通過研究還發現,嬰兒期的一再重復,有利于加強他們的腦部智力組織的功能。嬰兒之所以對反復地灌輸不覺得厭煩,主要是因為他們還處于不懂厭煩的階段,因此,我們才可以用反復的做法,以提高他們的智力。 即使出生才3個月的嬰兒,只要每天重復播放幾次音樂給他聽,過了一段時間,任何深奧的音樂,他都會記得。由此可見,嬰兒的吸收力是十分驚人的。 這一時期的一再反復,除了有助于孩子的智能發展外,還有助于培養他們對某一事情的興趣。 通過不斷的反復而記住了各種音樂與童話的嬰兒,就會漸漸地著迷于自己所喜歡的音樂或故事。也就是說,反復的作用,一方面使得孩子能熟記故事,另一方面也同時增進了他們對該故事本身的興趣。 經常反復聽故事的嬰兒,隨著不斷的長大,會對畫本漸漸感興趣,進而再對畫本上的圖畫、文章產生好感,最后就會激發出想親自去讀的意念。 井深大還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