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深大的早期潛能開發教育

          2007-11-2 23:38| 發布者: babylead| 評論: 0|原作者: MAMACN |來自: 網絡整理


            一般動物自出生后就已具備了一切本能。以昆蟲來說,它一出生即已具備了所有本能,雄昆蟲就可以依賴本能來分辨雌昆蟲。雄蝶一看到黑色及黃色的條紋就知道那是雌蝶。因此在刺激與本能的結合下,它們絕不會脫離其既定的行為模式。
            相比之下,越高等的動物,在出生后其能力通過漸漸形成的部分也越多,也就是說,通過學習而來的部分就越多。因此人類作為一種高等動物,它有許多動物所沒有的特質,最根本的就是人可以靠自己塑造自己。
            那么,什么是人類自我塑造的最佳時期呢?經過不斷探索,井深大得出的結論是,人類出生后的一年內,尤其是其出生后3個月,是最重要的時期。這種說法有何依據呢?
            首先,嬰兒出生后3個月才開始產生許多表情及反應,所以3個月是關鍵期,事實上或許比3個月更早。井深大曾做了許多實驗。例如讓嬰兒由出生那天起每天都聽同樣的音樂,大約三四個月后,這會成為他最喜愛的音樂。
            其次,嬰兒也是三四個月大時,只要不是母親抱,他就開始哇哇大哭。因為他有辨別母親的長相的能力,即所謂的“模式認識”能力,這是一項極了不起的能力。
            為了證實自己的觀察,井深大曾問過許多母親,她們也證實嬰兒是在三四個月大時開始認人的。但是他會認的人并不只限于生下他、與他們有血緣關系的母親,只要是親切照顧過他的人他都會認,而且不只會認臉,而且抱的方式、兒歌、氣味以及走路的方式等,他都會記得而且喜愛。可以這樣說,對于一個嬰兒,只要是他喜歡的人,連腳步聲他都聽得出來。
            井深大曾舉過一個例子,他有一位熟人開設了一家特殊的托兒所,其中就有一名這樣的幼兒。
            這個小孩在1歲多時,就能認出所里50個工作人員的面貌,不只是認得,而且還分別給取了綽號,叫這個“胖胖”,喊那個“娃娃”等等,那種表達特征的能力,令人嘆服。
            要認出50個人的不同長相,別說是小小一個幼兒,就連大人也非易事。不信,你可以試試用文字來說明你所熟悉的人的面貌,你就會了解,描寫別人的特征可不是那么簡單。
            事實上,幼兒所具有的超強辨識能力,在半歲后就逐漸明顯地表現出來了。用他的小小腦袋,就能清楚地分辨出熟悉的父母面孔和陌生人的相貌。
            這究竟是個人的資質不同,還是本能呢?難道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嗎?就常識而言,似乎不是這樣。
            井深大的解釋是,因為生出后就不斷重復接受這種訊息,使嬰兒對這種外在的刺激毫無抗拒感引起的.

            最佳的教育時期

            讓我們回想一下自己的學生時代。班上的同學中是否有的特別優秀,有的則朽木不可雕?那些優秀的同學,不怎么用功,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不成才的無論怎么努力,也不見得有何長進——這種經驗,想必大人都有,而老師們則常以“資質好壞并非天生的,要看后天的努力”來安慰大家。
            可是,我們的實際感覺卻仍以為:聰明的就是聰明,笨的還是笨,一開始就已如此。究竟是我們的這種實際感覺對呢,還是老師說得對?
            在井深大看來,這兩種說法都對,也可說都不對。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