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嬰兒是母乳喂養的最大受益者
正確地說,母乳喂養的最大受益者是母親,其次才是嬰兒。高質量哺乳首先確保了母親乳腺、卵巢健康,使她們遠離乳癌。海內外幾乎所有有關母乳喂養的研究、宣傳都將重點放在母乳對嬰兒的重要性這一公認事實上,卻忽視了哺乳對母親至關重要的作用的研究和宣傳。而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對其產品的夸大宣傳又使人們增加了對使用嬰兒配方奶粉的僥幸心理。美國伯克利博士在其所著的《營養抗癌》一書中寫到:“如果給嬰兒喂牛奶而不吃母乳,這不僅僅會增加孩子長大后罹患癌癥的可能,母親自己也易得癌癥”,黎巴嫩醫院的塞達爾夫婦在對5000名婦女進行了調查研究后,也得出嬰兒吃母乳是使母親避免患乳腺癌的最理想方法的結論。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對30個國家經過多年的人群調查,于2002年7月終于證實母乳喂養是否可以減少母親患乳腺癌的危險。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多胎次哺育及過去以“奶媽”為職業的婦女與乳腺癌無緣。 誤區二:人乳乃母親氣血所化,彌足十分珍貴,不能隨便捐獻。嬰兒最好吃生母的乳汁 事實上,乳汁分泌越多,哺乳時期越長,母親將來的乳腺健康就越有保證。這是因為哺乳能促進 產婦催乳激素的分泌,而催乳激素分泌越多,對雌激素和乳癌因子的抑制就越強。一般來說,奶水只會越吃越多,越排越多,有多余的乳汁最好能收集起來,提供給“母乳庫”,或沒有母乳吃的 新生嬰兒。實際上,一個嬰兒最好能喂以數位母親的乳汁,那是因為每個產婦身上所擁有的免疫抗體都不盡相同,吃“百家奶”能使嬰兒所獲得免疫抗體更健全。因此,健康母親們可以互相交換母乳來喂養自己的孩子,或者用自己多余的乳汁同“母乳庫”交換母乳,使小寶寶更健康,智商更高。 誤區三:乳汁淤積癥和乳腺炎是小病,經常規藥物治療也能痊愈 事實上,乳汁淤積癥、乳腺炎是件大事,關系到母乳喂養能否順利進行和母嬰健康能否得到保障。這些問題若不及時加以正確處理,將給初產婦埋下日后乳腺疾病甚至乳癌的隱患。中西醫各種常規治療的確可以治愈乳腺炎膿腫,但須使用大量抗生素,甚至進行外科開刀手術,不但給病人增添經濟負擔,增加痛苦,還使泌乳量減少,甚至喪失泌乳功能。除非病人日后能再次生育,并不再發生類似病癥,且能順利高質量哺乳,否則,她們就是今后乳腺癌及一些婦科疑難雜癥的高危人群。 誤區四:娩后最初幾天內,嬰兒吮吸乳頭次數越多,泌乳就越早、量越多 不一定。充分睡眠和良好休息是早開奶、多泌乳的基礎。不定時、不定量、按需哺乳是新提倡的母乳喂養方法,分娩后最初三天內可以每天讓寶寶吮吸乳頭10次左右,每次約15分鐘,須保證初產婦每天有6至8小時的充分睡眠。如果讓寶寶一開始就過頻吮吸乳頭,不但影響休息,也很可能導致乳頭水腫、皸裂,乳頭疼痛,影響以后順利泌排乳、哺乳。良好的休息更有利于乳腺細胞泌乳。否則,產婦若疲勞過度、納差,體質更虛弱,極易產生乳腺導管平滑肌痙攣,排乳受阻,引起少乳、閉乳,從而影響母嬰健康。 誤區五:哺乳期間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無須忌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