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直轄十年,晉升中國芝加哥。在政府為平衡東西部發展,強力開發西部、利多加持下,造就重慶一片榮景。集“下一個新上!薄靶∠愀邸薄爸袊ゼ痈纭狈Q號于一身的重慶,藉由交通建設海陸空三方并進帶動下,成為西部內陸最耀眼的城市。 房地產一日三市,560畝造鎮計畫展開;汽機車制造業、運輸物流業、高科技產業更帶動整體經濟發展,2800萬人口所造就的強大內需消費力,讓重慶連鎖火鍋店紅遍全中國。
重慶有多熱?中國未來最富城市之一
2007年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檢驗年。今年7月間,當全世界把目光放在香港回歸十年之際,被稱為弭平區域經濟落差高手妙棋的重慶直轄特區,也正好剛滿十周年。
這次重慶同時有直轄、三峽工程建設、西部大開發三大歷史機遇幫助,中央財政力挺,采一圈帶兩翼策略,從交通基礎建設做起。
現在從吃的火鍋到穿的婚紗,從重工業汽車到高科技晶圓廠,從房地產到長江物流,投資者不斷前來探路,站在重慶這十年來的新地標皇冠大扶梯的頂層大樓上,重慶皇冠建設開發公司總經理陳開國,指著長江兩岸不斷竄起的建筑物說,兩年前平均一個月才有一個客人到重慶參觀,現在他每個禮拜至少要接待四批臺灣投資者,什么樣的產業都有,每個人都興致勃勃。在西部大開發利多加持下,重慶目前已擁有西部最大的商圈、最大的汽車摩托車配件交易市場、最大的零售企業、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最大的購物廣場中心等十個西部之最。
這個2000年前還甚少被注意到的城市,近年以來連大陸媒體都紛紛以奇跡般的崛起下一個新上海來形容。今年以來,外國媒體對重慶的報導也不遑多讓!督洕鷮W人》把重慶比喻為中國的芝加哥!都~約時報》則稱重慶是中國未來都市的范本,將成為中國最富裕的港口城市之一。
科技重鎮 民生消費力強
的確,從產業的增長來看,重慶的確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傳統工業不斷翻新,年產79萬輛汽車、750萬輛摩托車,產值1331億人民幣,是直轄前的3.3倍。2004年福特汽車與重慶長安集團結盟后,吸引大批外資配套工廠進駐,重慶汽車自制配套率已超過五成。
在創新產業上,號稱「西部硅谷」的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短短兩年內從無到有,惠普在今年4月進駐,鎖定軟體研發;茂德8?晶圓廠尚在趕工,預計明年初生產第一塊晶片,月產2萬片,2009年滿載到6萬片。園區西側還設立大學城,預計15所大學進駐,2010年學生可達到15萬人。
重慶的活力不只表現在制造業上,民眾消費力也已大增。例如有不少老火鍋店,引進連鎖經營手法,創造了飲食業的「火鍋奇跡」,單單方圓不足九公里的渝中區就開了1000多家火鍋店,小天鵝、君之薇、蘇大姐等連鎖店更遍布全大陸。
改善交通才脫胎換骨成長
直轄十年,重慶變了。2000年重慶GDP年成長率首度超過10%,此后就維持在兩位數,沒降下來過。2006年固定投資資產達到2500億人民幣,是直轄前的四倍。
能造就這片榮景,大環境利多是主因,自稱土著重慶人的西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明舉說,中央投入大筆經費改善交通基礎建設,才讓整座山城在短期間內脫胎換骨。
歷史上,重慶堪稱是一部中國現代史的縮影,幾度崛起都靠著政治力的加持。抗戰時期,因地處長江與嘉陵江交會地,水氣彌漫,霧都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陪都。1960年代,冷戰局勢緊張,毛澤東決定三線建設策略,把大陸生產力布局從東往西移,以求進山、分散、隱蔽,重慶又雀屏中選,成為機床、汽車、儀表等重工業重心。1979年改革開放后,因地處西部,且國有企業競爭力不足,直到1997年,重慶還有七成企業處在虧損狀態。直到三峽工程為重慶帶來契機。為了統籌整個水壩的建設與移民事務,大陸中央決定讓重慶帶著20個貧困縣從四川省獨立出來,成為北京、天津、上海外的第四個直轄市。
十年前,重慶直轄的用意在解決棘手的三峽工程與移民問題,現在中共中央更進一步將重慶定位為西部發展的領頭羊,先以政治力強行扶植該市經濟發展,再由點輻射為面,帶動整個貧困的西部地區。
重慶本來就有良好的重工業基礎,位于長江與嘉陵江合流處,將礦產豐富的四川盆地納為腹地。1997年直轄后,中共中央傾大筆經費挹注,加上長江大壩建成后,發電總裝機容量可達1800萬千瓦,超過整個非洲大陸的電力需求,讓重慶在本來就優厚的先天條件上如虎添翼,乘勢而起。重慶終于迅速起飛。
榮景隱憂 考驗中國芝加哥
在一片榮景的重慶,也不是沒有隱憂。重慶號稱中國四個直轄市中面積最大的,但城鄉落差也最大,三峽移民、民族復雜、自然環境脆弱等議題都仍然棘手。雖交通已逐漸四通八達,但投資仍集中在主城區,三峽庫區生態環境限制嚴格,幾乎沒有企業愿意前往投資。
不過,但這些隱憂還是擋不住重慶的起飛。重慶像不像芝加哥?我認為重慶的先天條件比芝加哥好,西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明舉說,芝加哥與重慶確實有相似之處,美國和中國都是由東往西發展,在西岸尚未開發之前,芝加哥確實曾掌握中繼站的契機,但畢竟美國兩面靠海洋,芝加哥發展受到局限;但中國只有東部臨海,重慶永遠是西部聯外的大門,注定愈來愈蓬勃。在這里,敏捷的臺商身影,也將愈來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