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華夏兒童教育網”(www.913kid.com)看到一篇文章——怎么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問題1 起跑線在哪里?
有專家表示:“首先要問的是,起跑線在哪里?”這確實是個問題。 專家舉例說:視神經的發展是零到六個月,起跑線就是孩子剛出生后。很多年輕媽媽把孩子抱在懷里,在孩子臉上蓋一塊毛巾,看來是保護孩子的眼睛,事實是很糟糕的,孩子視神經的發展需要外界顏色刺激,這種有意的保護反而阻礙了孩子視神經發展。孩子視力發展結果適得其反:在良好條件下,輸在了起跑線上。 一些家長把“起跑線”看作是知識技能,“這對孩子的發展不太有利,”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副處長何幼華說,“因為每個階段孩子都有自己的‘起跑線’。”胎教時,有胎教“起跑線”;孩子出生后,有他這個階段的“起跑線”。教育要適應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而不是把我們成人關注的知識、技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塞給他們。事實上,這并不是孩子的“起跑線”,而是家長希望的“起跑線”。上海市盧灣區早教指導中心主任茅紅美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如果是孩子應該有的“起跑線”,那應該是正確的。對于零到三歲或零到六歲的孩子來說,有他自己的需要。要讀懂孩子的需要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中國,沒聽過方仲永故事的人不多,但熱衷“神童”話題的不少。每個聽過“揠苗助長”故事的人都會嗤之以鼻,可自己揠苗助長時一點也意識不到。 教育專家表示:我們傳統教育的現狀是孩子跑不遠,這樣會導致我們創新能力不足,原創性人才缺乏。一位教育專家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我國對創造性的開發和投入在全世界排在第六位;我們原創性的成就,在全世界卻排在第24位。 對于精英培養,張緒培提醒,人首先是人,讓他在這個階段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在這個階段應該發展的部分得到最充分的發展,“精英就在其中了”。“這樣,你還會擔心孩子跑不遠?”張緒培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