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0|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你培養一個合群的小BB

          [復制鏈接]

          0

          主題

          5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8-11-19 09:2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小培養孩子平和地與人相處和體貼別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給孩子這一生最佳的瑰寶。
          摟著你,如此幸福

          0

          主題

          5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2#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9 09:21:16 | 只看該作者
           情商(EQ)發展始于出生一刻

            多年前,在一場幼教研習會中,曾經觀賞了一盤錄像帶,其中有一段鏡頭是這樣的:

            一位呱呱墜地的嬰兒,在臍帶未被剪斷前,從醫護人員手中抱給媽媽,媽媽口中開始以懷胎時的稱呼叫他,并抱著他靠近胸部。當媽媽叫他時,他突然停止哭聲,眼神為之一亮,緩緩地轉動著頭,搜尋聲音的來源,面部的肌肉壓力也頓時消失。

            其平和、安全的感覺與母子交會的真情,讓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這就是新生兒在初到人世,找到的“參照點”,即胎兒時期的記憶。


          這樣的短期經驗,對經過生產危機,來到茫茫世界的新生兒來說,就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似的,他的感受是:我在這里是安全的,而這樣的感受是建立他對人信賴的第一步。
          摟著你,如此幸福

          0

          主題

          5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3#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9 09:21:39 | 只看該作者
           社會化敏感期從坐月子開始

            在研讀與教育相關的課程、書籍與實際教學生活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贊嘆老祖宗的“智慧”。就以中國人的坐月子來說,有很多的規矩,比如:

            1.除了至親,如孩子的父親、祖母、外婆外,其他親人最好不要進“月內房”,以免孩子受驚嚇。

            2.“月內房”燈光不宜太亮。

            3.在“月內房”內,不可大聲說話。

            我仔細去想這些規矩,深深地體會到,這和人類發展學中所說的,新生兒前6-8周的生活屬“共生期”,是不謀而合的。其生長的環境是胎兒期和嬰兒期的銜接期,因此環境上必須和子宮的環境類似,不宜太亮。而這個時期,固定的照顧者和適時回應新生兒的生理需求,是其發展“基本信賴”的關鍵時刻。因此,最好是父母和嬰兒三人共同以愛的方式度過這個時期,因為這個“基本信賴”,是將來孩子能和父母以外的人建立良性互動的基石。

            如果坐月子期間,孩子的生活充滿混亂與不和諧,換句話說,他得不到適當的照顧,則孩子接受到的訊息是:“人的世界是無情的。”如此,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慢慢地對周遭世界產生懷疑,最后發展出不信任,這樣的結果將進入他的潛意識,是成為他日后不能合群的主要原因之一。
          摟著你,如此幸福

          0

          主題

          5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4#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9 09:22:06 | 只看該作者
            因此在這段期間,父母親和嬰兒的生活應該是——
            1.從生活中找出嬰兒的作息節奏,比如:進食和排泄的規律性。

            2.從哭聲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是肚子餓了?還是尿布濕了?并給予正確與恒定的語言回應和生理需求的回應,讓孩子生理與心理同時獲得滿足,如此一來,信任心就在其中滋長。一個人若無法在嬰兒期學習信任他人,則終其一生就可能無法和人群快樂地相處。

            3.固定的照顧者,特別是父母的照顧能幫助他成為一個有自信心的孩子。一個有信心的孩子才會感知別人的存在,也才能適當地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體貼別人。

            4.及時回應嬰兒的需求,能夠帶給孩子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是:我的訊息可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并因此獲得開心,我是一個具有溝通能力的人。這樣的因果關系是增加嬰兒對社會化產生濃厚興趣的催化劑。
          摟著你,如此幸福

          0

          主題

          5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5#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9 09:22:37 | 只看該作者
            幼兒園生活是孩子社會化經驗演練的最佳環境

            遠足是孩子的最愛,因為其中的樂事之一,是可以攜帶自己喜歡吃的零食;而在遠足活動中,可觀察到孩子的社會化行為。

            通常小班的幼兒是獨自享受自己所帶的食物,而中班的孩子則會說:“我請你吃糖,你和我做朋友好嗎?”大班的孩子則會很大方地拿出食物請客,而且會有差別待遇,也就是自己的好朋友會多給一些。

            3歲以前的孩子幾乎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他們的任務是建構自己各項身體機能,使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可以自己穿衣、吃飯、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發展到這個階段,蒙特梭利博士說:“他們就像一個充滿信心的英雄。”具備這樣能力的小孩,再也不愿被關在家中,因為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同伴,而且重視同伴的存在,并且有所依賴。

            3歲半的小因,剛開學時因為連續感冒,媽媽為了健康著想,讓她在家休息,過了一個月才入學。一向喜歡上學的小因突然變得不開心,有一天,小因心情不錯,媽媽就問她:“小因為什么最近不喜歡去學校呢?”小因說:“媽媽,你記得我有兩個好朋友嗎?”媽媽很快回答:“是啊!我記得是小宜和小萍啊!”小因說:“他們現在都到樓上的教室了!”媽媽總算找到答案,原來小因是因為朋友不在同一個班級的關系,才會拒絕上學。
          摟著你,如此幸福

          0

          主題

          5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6#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9 09:23:11 | 只看該作者
            了解這情形后,媽媽和小因溝通并建議她:“你想找這兩位同學時,告訴老師后就可上樓。”同時也引導兩位好朋友邀請她上樓去,并在戶外活動時間,提醒她可以找兩位同學一起玩。如此,小因再也不排斥上學。

            有一天,一向思路清晰,學習能力均衡正向發展的小珍突然大哭起來,并無助地叫在學校服務的媽媽:“媽媽!君君不跟我好!”(學校規定老師的孩子在學校必須稱呼自己的媽媽為老師,一則為讓孩子公私分明,再則不讓其他孩子因而見景傷情),因為小珍的媽媽正忙著準備午餐,所以我就抱著她問:“君君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嗎?”小珍哭著說:“是啊!可是今天小岑請她吃軟糖,然后她就聽小岑的話,對我說不跟我好!”我一邊安撫她,一邊思考這個問題。

            由這些例子,可以感知這個時期的孩子,很積極地想要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從發展上來說,4歲左右的孩子,已開始覺得需要交朋友,所以有的小孩會因為不知如何和別人相處,覺得自己沒有朋友而不想上學。有的會因為是家中惟一的寵兒,凡事不會和人分享,說話的語氣、用詞較霸氣,所以無法成為小團體中的一員,因此產生拒絕上學的現象。有的更會因為想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玩,結果被拒絕,而覺得傷心、無趣,不想上學。
          摟著你,如此幸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