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4|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不健康生活方式有關 小胖墩兒最易變"小糖人兒"

          [復制鏈接]

          0

          主題

          1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8-11-14 10:58: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1月14日是首屆“聯合國糖尿病日”,宣傳主題為“糖尿病和兒童青少年”。而今日是第二屆“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依然與去年相同。我國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有近4000萬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兒童與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約10萬人,并且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
          ,其中就有很多體重超標的“小胖墩”。兒童患糖尿病的比例為何越來越大?昨日下午,鄭大一附院內分泌專家董義光教授對此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現狀

            世衛統計患者呈低齡化趨勢

            4歲小姑娘患上糖尿病

            “我有一個乖巧的女兒,4歲的她正處于天真無邪的年齡,從小嬌生慣養的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剛離開媽媽的懷抱就由奶奶背著去買她最喜愛的糖果,天生聰慧、活潑可愛的她讓原本就幸福美滿的家充滿了希望,然而一場無情的風暴悄然而至,徹底席卷了家的溫情,年僅4歲的她患上了糖尿病。小小的她仿佛知道自己得了很嚴重的病,投入媽媽的懷抱流下大顆大顆的淚珠……”

            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衛海燕說,看著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如此大的苦難,每一個醫生和護士的心都在隱隱作痛。市兒童醫院平均每年接診30名糖尿病患兒。“普及糖尿病常識、對家長加強相關教育,這些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衛海燕說,目前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病人數正在逐年增加,而家長自身健康的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著深遠影響。

            學齡前兒童患者每年以5%速度遞增

            “數量越來越多,遠遠超過當初的預計。”董義光教授今年已經74歲,是我省內分泌方面的專家,據介紹,無論是從臨床還是從全球統計來看,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已從20年前的3000萬人激增到如今的2.3億人,且患者呈低齡化趨勢,全球學齡前兒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

            兒童糖尿病分Ⅰ型和Ⅱ型。Ⅰ型以遺傳為主,而孩子后天患上最多的就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引起的Ⅱ型糖尿病。來自上海和北京的調查資料顯示,在6歲至19歲人群中,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為0.48‰至0.60‰。糖尿病正在成為危害我國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

            國際糖尿病會議設置兒童專場

            每天全球增加200名糖尿病兒童,對于全球范圍來說,算不算太嚴重?專家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在最近舉行的國際糖尿病會議上,兒童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專場,讓全世界的專家們共同商討。

            孩子得了糖尿病家長不堪重負

            醫生呼吁將兒童糖尿病納入城市醫保,因為每個“小糖人兒”治病的花銷大約在每月500多元,不少家境不好的孩子因為無錢治療而死亡。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將兒童糖尿病患者納入醫保范圍。

            幾乎100%的病例都會出現多飲多尿,并會出現夜尿增多和夜間口渴愛飲水的現象。多食也是患兒較普遍的癥狀,飯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有的較前以稍有增加,有的孩子飯量甚至成倍增加。但也有的患兒沒有多食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消瘦和乏力。
          娶來的是娘娘嫁出去的是丫鬟

          0

          主題

          1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2#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4 10:58:35 | 只看該作者
           如何讓兒童遠離糖尿病?

            要防治兒童Ⅱ型糖尿病首先要管住孩子的嘴巴,遠離“垃圾”食品,學會控制美味的誘惑,除此,還要運動鍛煉,保持樂觀心態。

            病因

            “老年病”咋瞄向了兒童

            原因一:營養過剩

            過去基本屬于“老年病”的糖尿病,為何現在瞄向了兒童和青少年?

            “來我們院治療的小患者大部分都是小胖子,太缺乏鍛煉。”董義光介紹,目前世界上,對患糖尿病的確切原因還不知曉,兒童患Ⅰ型糖尿病,跟遺傳因素關系很大,而肥胖、缺乏鍛煉成為兒童患II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有數據表明,出生時低體重兒更加易患糖尿病,因為父母會認為孩子出生時過分瘦弱,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除了拼命加強營養,炸雞腿、炸薯條、油炸食品、甜食不限數量,本來瘦瘦的孩子不久就催成了“胖墩兒”。

            原因二:過度進補

            頭發不黑,補鈣!厭食,補鋅!現在的新媽媽、新爸爸們,唯恐孩子缺乏營養,補了又補,孩子到底缺不缺?“以前窮是怕營養不良,現在夠了還補。”董教授回應,當年孫子小時也不愛吃東西,就給他買補品,到七八歲時孩子就成了小胖墩,最后發現,許多補品為了讓孩子開胃,補品里都摻了激素,讓孩子長得越來越胖。董教授建議家長們,千萬不要沒事就給孩子買補品,胖了不一定是好事。

            原因三:缺乏鍛煉

            不是看電視,就是看電腦,要不就在吃東西,卻不愿意下樓找小伙伴玩,董教授痛心地說,缺乏鍛煉,讓更多的孩子習慣了不鍛煉。去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7~22歲學生中肥胖率明顯偏高,其中城市女生100個人中平均有8個是小胖墩,而男孩子更厲害,平均肥胖率高達11.5%。醫生說,這才是低齡化糖尿病的重要起因。

            原因四:大人影響

            “來一個是胖子,來一個還是胖子”,采訪中,董教授這樣形容患上腦梗塞、心梗塞以及高血壓的病人,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是有著肥肥的肚子,而很多此類的病人都是糖尿病高發人群。大人猛吃海喝,對孩子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何抵抗糖尿病這個日益兇頑的“殺手”?世界衛生組織的糖尿病專家戈伊卡·羅格里克博士也指出,迫切需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娶來的是娘娘嫁出去的是丫鬟

          0

          主題

          133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3#
           樓主| 發表于 2008-11-14 10:59:53 | 只看該作者
            建議

            避開“小糖人兒”的治療誤區

            鄭州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衛海燕介紹,只要合理膳食、適宜鍛煉、控制體重、早發現與治療,患糖尿病的孩子完全可以與正常的孩子一樣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家長需要改變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過分限制孩子吃喝

            寶貝兒子小小年紀就患上了糖尿病,經醫院確診后,王女士對兒子的飲食控制特別嚴格,下了狠心實施鐵腕政策。糖果巧克力不能吃,可樂飲料不能喝,肯德基麥當勞更是絕對不能沾,不僅如此,米飯饅頭等主食也強加限制。以前對自己有求必應的溫柔媽媽怎么突然間變得這樣無情苛刻?母親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讓7歲的亮亮無法接受,發現撒嬌哭鬧都沒有用之后,亮亮開始曲線救國,只要是有機會,他就會大吃大喝,造成了更壞的后果。

            衛海燕說,對患上糖尿病的孩子,家長在飲食上要適當控制而不是完全克制。“膳食搭配需要合理,按照熱卡、年齡段、體重等具體情況確定孩子主食、蛋白質、熱量的攝入,安排一周飲食,米面魚肉果蔬沒有哪一類是絕對禁止食用的。”

            此外,運動是必需的,但是也不可以過度,劇烈運動導致低血糖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育,適得其反。

            誤區二:認為可以根治停止使用胰島素

            “孩子病情得到控制,家長領走了,按期過來打針、做血糖監測,孩子身體一直挺好,突然幾個星期幾個月不見人,再來的時候竟然需要搶救。”據衛海燕介紹,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一天天成長,身體看起來跟正常的孩子無二,這一方面容易降低警覺,認為孩子可以不用再去醫院治療了;另一方面開始希望可以徹底治愈,孩子就不用每天打針、做血糖監測了。一些家長想方設法地尋找民間秘方,企圖通過各種途徑根治孩子的糖尿病,而在嘗試各種療法期間,常常停止給孩子注射胰島素,甚至不再給孩子做血糖監測,這樣會耽誤治療,加重孩子的病情。

            誤區三:為了面子隱瞞孩子患病實情

            “不要對小朋友說自己天天去醫院打針,連老師也不能說,知道不知道?”小燕子今年剛剛5歲,每天要去醫院打2針,有時候甚至是4針,媽媽的一番話讓她明白了“自己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衛海燕說,家長這種“避免影響孩子將來生活”的想法十分錯誤,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除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之外,在“意外”發生的時候還會有延誤治療的危險。

            患糖尿病的孩子隨時可能由于低血糖昏迷、暈倒,假如老師不知情,送到醫院之后很容易被當成其他病癥處理,特別危險。“我們這里有一個家在鞏義的男孩兒,自從得知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學習成績一直下滑,原因就是他父親認為孩子得病丟人而刻意隱瞞,導致兒子自閉、自卑,無法專心學習,也做不到好好配合治療,精神狀態特別差,治療效果也非常不好。”
          娶來的是娘娘嫁出去的是丫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