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好文章,大家都可以了解一下
如果你是3-6歲幼兒的媽媽,你會發現動畫片是寶寶的最愛,但在給寶寶挑選下一個動畫片時,你一定要注意“互動、親子”這兩個關鍵詞了!同時你一定要仔細看看下面的文章,很多論點已經被國外的研究機構所證明。希望能對你的寶寶的健康成長有幫助。
視頻致呆(Video Deficit):動畫片是孩子們的最愛,用動畫片的形式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當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中國第一部“互動”動畫片面試在兒童心理學研究領域,有一個“視頻致呆” (Video Deficit)現象:同樣幼兒在現實生活中能輕而易舉理解的東西,在視頻中出現時,往往幼兒需要多次地反復觀看才能理解。沒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所致:難道是因為電視屏幕是二維的?抑或幼兒有內在的難度去理解那些用符號進行傳播的東西?
另外一個更令人關注的問題是這個現象對那些更低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什么影響?電視節目到底對幼兒的大腦發育有什么影響?如何才能讓電視節目成為幼兒大腦發育的助推器,而非“致呆器”?來自美國Vanderbilt 大學的Georgene L. Troseth和Megan M. Saylor在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他們做了兩個非常有意義的測試:一組幼兒觀看普通的兒童節目,另一組幼兒則被用網絡相機和其它幼兒連接,進行實時對話。結果顯示,但屏幕上的角色做出同樣指示的時候,連接在網絡相機上的幼兒比那些純粹觀看電視節目的幼兒更能準確地對指示作出反應(69%比35%)。對此Troseth博士總結:如果視頻節目能把觀看的幼兒當作視頻節目的一部分,而非純粹的觀眾,那么幼兒就能更快更準確地接受視頻節目所傳輸的信息和知識,從而對幼兒的大腦發育作出積極的影響。
而這一研究成果也正好解釋了美國最成功的兩個幼兒電視動畫片(Blue’s Clue 和Dora)的成功原因。Blue’Clue是世界上第一個引進互動概念的幼兒電視節目,Dora則是截止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幼兒電視動畫片。美國紐約時報于2006年9月5日報道:“科學研究證明3-5歲的幼兒中觀看過Blue’s Clue的比那些沒有觀看過的智商要高出很多!Blue’s Clue節目中正是大量地運用了互動地因素,并真正地把幼兒作為節目中地一分子對待,所以幼兒在接受節目傳輸的各類知識的效率大大提高,其效果接近于純粹的人際傳播。
由此可見,互動動畫片可以很好地解決幼兒“視頻致呆”的現象,值得國內早期教育研究學者和家長的重視;目前市場上的互動動畫片有:
1)《Dora the explorer》美國出品,是目前美國市場最成功的互動教學動畫片。。特色:英語教學!
2)《Blue’Clues》美國出品,是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互動動畫片。特色:數學和英語字母教學!
3)《米奇妙妙屋》美國Disney出品,特色:多元智能教學!
4)《不一樣的兔子》(音樂篇),中國產,是國內第一部互動動畫片,特色:音樂教學!同時據說《不一樣的兔子》(識字篇,特色漢字教學!)也即將面世。該片由于是海歸人士創作,既吸收了國外的精華,又融合了中華的傳統,值得一看。在國內數家電視臺播出時,收視率蓋過《米奇妙妙屋》;
5)《維尼大偵探》美國Disney出品,特色:多元智能教學!
筆者在這里也順便強調,雖然具有互動設計的動畫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父母和幼兒的人際互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鼓勵父母和寶寶一起看具有互動設計的動畫片,并和寶寶一起對片中的互動部分作出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