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邊界和社會邊界對孩子的影響日益顯現。父母的接納對孩子來說,不僅是家庭和諧的基石,更是他們走向世界的底氣。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打破邊界,實現家庭與社會和諧共處。
1、父母是孩子洞見世界的窗口。
在物質層面,父母勤勤懇懇工作養家為孩子撐起了一片天,父母作為家庭的支柱,他們的經濟能力直接關系到孩子的生活品質。在我國,許多家庭在為孩子提供物質生活方面毫不吝嗇。在精神層面,父母代表家庭中的“權威”,掌握核心話語權和一定的支配權力,他們永遠是領航人,帶孩子感受世界的起伏。他們也是悉心的照料者,他們耐心的呵護孩子長大成人,為了孩子窮盡自己的精力,他們給孩子全方位的指引,小到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大到人生觀價值觀和信仰,父母總是作為路上的“先驅者”為孩子開疆擴土。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在指引他們人生走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心理學上講,是謂不破不立,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就是挑戰父母形成自我的過程,那個時候他們往往看起來比較過激,但是這是正常的找到自我的必然過程,青春期的孩子用挑戰權威宣誓長大,用反叛去沖擊保護的殼子,并像雛鷹出世一樣真正開始自己找尋方向,而不盲從。父母教孩子人生哲理,看待是非的觀念,為人處事的法則,應對風險的舉措,是他們最親切又嚴厲的老師。
3、父母是孩子的命運。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關系等,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而負面的家庭環境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父母的眼界不同,孩子的人生邊界也大不同。而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往往也是固定的,無法輕易改變的。
4、父母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一生難以磨滅的影響。
父母的教育模式會像烙印一樣打在孩子身上,這是一種基因的延續。辯手馬薇薇被采訪時曾說,雖然她很不愿意成為她父親那樣的人,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她的父親。我們在什么家庭出生,在什么家庭成長,就會受到什么家庭影響。這家庭,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有教育學家認為,父母的三觀、性格、思維、教育,都銘刻于孩子的骨髓當中,影響他們一輩子。我們評價一個人,就從他的三觀、性格、思維、所接受的教育入手。如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父母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
父母的接納是孩子成長的底氣,也是他們融入世界的基石。只有打破家庭邊界和社會邊界,孩子們才能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茁壯成長,為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先接納孩子,讓世界的艱難險阻為你的孩子讓路,讓你的孩子可以獨立面對世界的風風雨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