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常用穴位及操作法
1、天門:位于兩眉中點起,直上至前發際,成一直線。醫者可以兩拇指自患兒眉心起,輪流向上推至發際。一般20--50次。
2、坎宮:位于兩眉之上,沿眉棱骨至眉梢,成一橫線。醫者用兩手扶患兒頭,用拇指指面自眉頭上沿眉棱骨分推至眉梢。一般20--50次。
3、太陽:位于兩眉梢后陷中,用雙手拇指端在太陽穴作順時針(瀉法)運法。一般20--60次。
4、風池:位于后發際兩側凹陷處,用兩手拇指在穴位上對按之或單手拇、食指對拿之,一般10--30次。
5、天河水:位于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中點(總筋穴)起至肘橫紋中點,成一直線。醫者用手大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總筋穴向上直推至肘橫紋中點。本穴性涼,一切虛寒證需慎用。一般100--400次。
6、六腑:位于前臂尺側,自掌根(小指側)向上直至肘彎尺側橫紋頭,成一直線。醫者用手拇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肘彎尺側直推至腕部橫紋。本穴性大涼,一切虛寒證需慎用。一般100--600次。
7、三關:位于前臂橈(ráo) 側邊緣,自腕部大橫紋頭直上至肘彎橈側橫紋頭成一直線。醫者用手拇指或食,中指指面,自腕部橈側向上直推至肘彎橈側橫紋頭。本穴性溫,一切實熱證需慎用。一般200--500次。
8、推脊法:醫者把食、中指并攏,自患兒脊背大椎起,循脊柱直推至第二腰椎,從上至下推100--500次。
二、病案舉例
張某,男,2歲。1988年6月20日診。感冒兩天,服中西退熱藥、抗菌素數次,仍發熱惡寒、汗出;鼻塞、流清涕;乳蛾紅腫、舌淡苔白、指紋紅、脈浮現。查:體溫40.8℃,患兒呈昏睡狀。
遂推拿治之,處方如下:開天門、揉太陽各20次,推坎宮30次,捏風池15池,清天河水、推六腑各200次,推三關150次,推大椎300次。約30~40分鐘后,體溫降至38.6℃。遂囑飲暖水,溫覆取微汗。次日熱退病愈。
三、體會
外感發熱多由小兒冷熱不知調節,大人照料不及或冒風雨、受寒著涼引起。太陽、風池為外邪易聚之所,推拿可疏通經脈,祛邪外達。三關、六腑、天河水和推脊法不僅可清宣透熱,使郁表之邪得從汗解,亦可扶助患兒自身正氣,鼓邪外出。推拿后要臥床休息,多飲暖水,進流食。治療及時得法,小兒外感發熱不藥即除。
本文轉自<康*堯>小兒推*拿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