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4|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雙手,撫平孩子傷與痛

          [復制鏈接]

          90

          主題

          90

          帖子

          481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4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3-1-16 13:3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雙手,撫平孩子傷與痛
          滬上小兒哪里去看病?除了西醫各兒童專科醫院,還有一家兒科診室“門庭若市”,那就是康堯養生草堂。這里有個“神醫”——王醫生。王醫生從醫45年,從急性腹瀉到慢性哮喘,從斜頸斜視到腦癱奶癆,王醫生用一雙略顯枯瘦的手,撫平了無數孩子的傷痛,擦干了無數家庭的淚水,在無數病家口中留下美名。
          中醫推拿“美名”盛傳
          市衛生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近兩年來申城門急診人數中,中醫服務量約占15%;出院人數中,中醫服務量約占10%。盡管中醫服務日漸紅火,但論及問診求醫,西醫專科仍是首選,中醫只能“拾遺補缺”。這在兒科領域更明顯:“獨苗”小囡生病,絕大多數家長都一窩蜂前往康堯養生草堂,即便是綜合醫院的兒童專科,也鮮有人問津。
          王醫生教授領銜的小兒推拿,幾十年來未曾做過廣告、也不曾接受媒體采訪,僅憑患者人群中的口口相傳,便贏得美譽一片。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西醫久治不愈時,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這里,最終,換來了希望。
          18個月的寶寶因曾患高溫驚厥,迄今不會獨坐行走。家人四處求醫,腦電波做了不計其數,各種處方開了許多,可仍未有明顯起色,營養不良、發育遲緩依舊。家人慕名來到岳陽醫院門診時,王醫生仔細觀察孩子后診斷,“小囡是靈光的,但腦發育比同齡孩子慢了一拍,沒關系,堅持幾個月推拿會好起來的。”王醫生用舌尖打著響,引逗孩子不哭不鬧,說時,一雙大手已在小肚子上推拿起來;眼前的孩子,睜著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望著白大褂爺爺,嘴里竟然咯咯笑出了聲。兩三個療程推拿下來,寶寶的雙腳力道明顯強了,家人的擔心消除了不少。
          與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頗為不同,王醫生的小兒推拿能治“百病”,這也是他最讓人稱奇之處。上小學的菁菁脊柱有些側彎,脊柱兩旁張力不對稱,經他推拿后有了明顯改善,免去惡化開刀之苦;讀幼兒園的小悠總是瞇縫著眼,視力有所下降,數次按摩眼周穴位后,假性近視扭轉了。
          這一雙靈驗的手,讓眾多孩子家長改變了對中醫的偏見,平添了幾分對中醫的信任。而立之年的孫先生坦言,“我小時候生胃炎是金醫生用推拿推好的,現在我兒子生病了,也要找金醫生看。不用吃藥打針,純正的中醫反而更有效果。”
          經驗醫學如何使人信服
          俗話說,兒科即“啞科”;孩子大多起病急、變化快,說不清道不明往往最難治。王醫生當初剛入行時也遇到困惑,給孩子按摩幾下,能看好毛病嗎?心里的疑惑,直至兩樁活生生的例子發生后,才得以釋懷。
          他通過無數次的經驗總結和鉆研,找尋不同穴位的不同功效,并結合辨證施治的中醫基礎,一一記錄在案;他兼收并蓄,學會了中醫一指禪推拿、滾法推拿、內功推拿等,最終形成獨具一格的推拿方法,在小兒推拿領域療效尤著。過了近半個世紀,今天的王醫生可以十分肯定地說:推拿是建立在傳統中醫經絡學上,運用不同手法實現的物理治療。舉個例子,小兒無器質性疾病的頭痛,往往因外感、內傷而發;中醫經絡學認為,“凡五臟之精血,六腑之清陽,皆上注于頭。”利用推拿的力量疏通阻滯經絡,讓氣血得以平衡,頭自然就不痛了。
          孩子常常夜驚,可適當揉推囟門鎮靜安神;孩子虛寒腹瀉,可推手掌大腸經……面對家長的種種求醫需求,王醫生將保健小技巧一一傳授,并講解個中道理,以此來提升中醫的可信度和普及性。他說,“推拿是最古老原始的治療方法。有朝一日推拿的療效能植根于百姓心中,它就能重新煥發光彩了。”
          中醫絕活兒還應“師傳徒”
          王醫生教授有著一手推拿絕活兒,可他對絕活兒的后繼乏人相當擔憂。老先生坦言,直至今日推拿科仍是中醫的偏科、小科。十幾年前,小兒推拿診室還有八九名醫生坐診,如今卻只剩下三名醫生,照這樣下去,名噪一時的康堯小兒推拿,恐怕要斷了香火。
          其實,推拿科面臨的窘境,在不少中醫科室都存在。中醫醫生工作量大,像推拿這樣的還要消耗體力,可收入卻并不盡如人意,科研基金也鮮有涉及。相比強勢的西醫學科,能堅持做下來的中醫醫生,真是少之又少。
          怎樣才能傳承絕活兒,培育新一代的中醫大師?王醫生坦言,如今的中醫醫生教育過多模仿西醫,走入了誤區。畢竟,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看得多學得專才能有所收獲。從他自身的成長經歷來看,整日跟著師傅看門診學手勢,堅持數年才能領悟出真諦來;而今,中醫醫生入院后輪崗轉,每名師傅跟兩周,還沒學到皮毛就輪走了。這樣的教育,怎么培育得出具備絕活兒的中醫名家?
          所幸的是,王醫生的擔憂已有解決途徑。康堯養生草堂去年舉辦了“近代中醫流派臨床傳承中心拜師會”,數十位如王醫生這樣的名中醫有了嫡傳弟子,通過傳統中醫師徒教授法,將絕活兒傳承下去。

          0

          主題

          23

          帖子

          36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36
          2#
          發表于 2013-1-16 15:30:15 | 只看該作者
          沒怎么看懂,路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