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5|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石:學會說不

          [復制鏈接]

          0

          主題

          59

          帖子

          0

          積分

          學校版主

          Rank: 66Rank: 66Rank: 66Rank: 66Rank: 66Rank: 66

          積分
          0

          優秀版主勛章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8-4-16 17:34: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侖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真正的偉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領導別人。其實在背后支撐王石對誘惑說“不”,和支撐他攀登高山的,是同一種氣質,那就是他的原則和自律。而王石和萬科的今天,也為中國的商業進化展示了一種希望,就是哪怕是在一個異常浮躁的商業環境里,誠信?
          春天來了

          0

          主題

          59

          帖子

          0

          積分

          學校版主

          Rank: 66Rank: 66Rank: 66Rank: 66Rank: 66Rank: 66

          積分
          0

          優秀版主勛章

          2#
           樓主| 發表于 2008-4-16 17:34:19 | 只看該作者
          劉湘明/文

          最近幾年,萬科企業集團董事長王石因為不斷地攀登高山、挑戰極限,曝光率和聲望直線上升。但是,他給中國企業界帶來的最大貢獻,還是在他沒有特別大名氣的時候。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為王石的一本書《道路與夢想》所做的序中談到:“幸運者的幸運在于他們在錯誤還沒有能把他們毀滅的時候醒悟了。”從這個角度看,王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幸運者。

          研究一下中國曾經的明星企業,會發現絕大部分企業其實是被機會撐死的。在眾多機會和誘惑面前,學會說“不”是很重要的。在這一點上,王石并不是圣人,他也一樣會犯很多錯誤,只是他的醒悟早一點,態度堅決一點,運氣好一點。

          對多元化說不

          在1988年上市之后,萬科和很多其他公司一樣,面對眼前展開的無數機會,順理成章地開始實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經營戰略,業務急速擴張。一度萬科的地產項目遍及全國12個城市,擁有55家附屬公司和聯營公司,覆蓋的地區從新疆的吐魯番,到東南沿海的汕頭,涉及行業從通信設備生產到水產養殖,萬科和北影合作拍攝的電影《過年》還在東京電影節上獲了兩項大獎。

          1993年的宏觀調控,讓高速擴張的萬科感到巨大的資金壓力。王石經過反思,決定對萬科做減法,開始專注于房地產,逐步剝離與主業無關的業務。

          王石在書里把萬科和三九藥業做了個比較,兩家企業歷史相仿,都在專業化和多元化之間搖擺,不同的是三九選擇了先專業化后多元化,而萬科選擇了先多元化后專業化,很直觀的結果是,多元化的三九在2004年虧損2億元,而萬科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對暴利說不

          1992年,萬科就提出了“超過25%的利潤不做。”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這句話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

          王石自己算過一筆賬,萬科從20世紀80年代經營貿易起步,利潤曾經高達80%以上。但隨著業務的迅速展開,貿易的利潤率從80%掉到8%,再從2%到無利可圖。他經常說的話就是,市場是公平的,企業從暴利中獲得的利潤,最終都將會交回市場。

          有時,王石對暴利的拒絕到了嚴苛的地步。有一次王石在北京接到手下的電話,得知一塊剛買的500畝地被別人看中,愿意每畝加價3萬元購買。對這從天而降的1500萬元,王石卻不假思索地放棄了,把地塊原價轉讓了。他的邏輯很簡單:“沒動1分錢就賺了1500萬元,對職員是什么影響?職員們都會鉆牛角尖去尋找能倒手賺大錢的地皮,如此,誰還有心思好好設計房子?誰還有心思好好建房子,誰還有心思精心維護房子?這錢萬科不能要。”

          在王石看來,遠離暴利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處于暴利狀態下的企業,沒有生存壓力,自身能力會不斷下降,意志也會不斷松懈。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這樣的企業隨時可能“突然死亡”。

          為了原則說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的機會主義導向嚴重,讓很多人為了抓住機會而放棄自己的原則。但是王石不僅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更可貴的是,他能夠不惜代價把自己的原則堅持到底。

          在中國的企業家中,王石可能是唯一一個在公開場合宣布從不行賄的人。這句話和他的“25%利潤”一樣,到現在還使很多人將信將疑。這也很說明了些什么問題。

          王石在書中這樣總結自己:“如果說要回顧萬科20年的發展,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在行業還有待成熟的時候,我們守住了職業化的底線,無論碰上什么利益誘惑,我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價值觀:對人永遠尊重,追求公平回報和開放透明的體制。”

          王石的好友、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曾對他說過一句話:“你當時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就是不當老板。”回頭看看,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創業成功而沒有自己做老板的,可能只有王石一個人。上市時,王石放棄了自己可以得到的股份,甘心只做一個職業經理人。截止到2007年6月,王石持股比例還不到0.015%。

          王石放棄個人股份的理由很簡單。他覺得自己愛出風頭,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如果很有錢,在中國這個“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里,很容易招來麻煩,甚至殺身之禍。

          但是馮侖不愧是王石的好友,他在這個問題上看得更遠,他看到因為拒絕了當老板的誘惑,王石才能夠以一個健康的職業經理人心態去面對多元化、行賄、暴利以及后續的種種誘惑和選擇,“這導致了他今天能夠資源集中,有一個很好的經理人文化,有一個很好的價值觀,有一個很好的治理結構,而且能夠在專業領域里持續增長,從而超越我們所有的人,并最終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在王石的自傳和馮侖的書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類似的細節——在登山過程中,為了保持體力,王石都是到時間就鉆進帳篷休息,絲毫不會被朋友的暢談或者雪山美景所誘惑。別人引誘他,他就在帳篷里說:“老王說不出來,就不出來!”他的目標太清晰了,就是登頂,所以一切與登頂無關的事情都可以放棄。

          馮侖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真正的偉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是領導別人。其實在背后支撐王石對誘惑說“不”,和支撐他攀登高山的,是同一種氣質,那就是他的原則和自律。而王石和萬科的今天,也為中國的商業進化展示了一種希望,就是哪怕是在一個異常浮躁的商業環境里,誠信、制度和專注依然能夠取得成功。
          春天來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