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樓主 |
發表于 2008-4-5 12:12:38
|
只看該作者
經四輪票選,“海之貝”勝出
深圳灣體育中心是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分會場,位于南山區后海中心區東北角、深圳灣填海區內,占地約30.77公頃,承擔大運會足球預賽、乒乓球決賽、游泳訓練等比賽訓練功能。
這個項目于去年5月23日由深圳市發改局完成立項。7月初,南山區政府組織開展了深圳灣體育中心設計方案國際咨詢發標工作,從52家應征設計單位或聯合體中,通過招標選拔出了7個具有較高實力的設計團隊參與本次設計咨詢工作。
11月24日、25日,在深圳市南山區政府召開的專家評審會上,13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經過認真討論和評議,采用打分法(根據“海之貝”方案設計者李興鋼的說法,是投票表決——記者注)確定了3個獲獎方案的排名,分別是:第一名:4號設計方案“春繭”(株式會社AXS佐藤綜合計畫和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體);第二名:5號設計方案(HOK體育建筑設計公司);第三名:2號設計方案“海之貝”(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隨后,3個獲獎方案在南山區政府網站上公開展示投票,“海之貝”方案獲得第一名。這一結果現在仍能在南山區政府網站上查詢到。數據顯示,總計465303票中,“海之貝”獲得255580票,占總票數的54.93%,而“春繭”方案獲得120216票,占總票數的25.84%,不及“海之貝”的一半。
2007年12月11日,在深圳南山區各委辦局、市規劃局、大運會執行局等共同參加的方案評審匯報中,“海之貝”方案經無記名投票獲得第一名。
2007年12月20日,在南山區委常務(擴大)會議上,又對3個方案進行了決選,最終確定“海之貝”方案為中標方案。
2007年12月28日,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收到深圳市南山區深圳灣體育中心建設指揮部的《中標通知書》,除“表示熱烈祝賀”外,還要求“著手組建設計團隊,開展下階段方案修改,深化設計工作”。深圳灣體育中心建設指揮部證實,《中標通知書》業已產生法律效力。
今年4月2日,南山區一位工作人員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招標工作自始至終都有紀委監督,招標過程是公平公正的。
據悉,“海之貝”方案的設計者是北京奧運主場館“鳥巢”的中方總設計師李興鋼。據南山區政府網站關于深圳灣體育中心獲獎方案的公示顯示,“海之貝”方案構思源于深圳灣體育中心的用地和填海地的歷史,設計覆蓋整個用地緩緩隆起的坡地基座,如同潮后沙灘上散落的一串白色貝殼。
深圳灣體育中心建設指揮部在解釋中標原因時說,在初期評選方案時,南山區政府按照一般區級體育中心的建設標準和要求,主要考慮到“春繭”在造價上相對高一些,施工難度較復雜,工期較緊張。而“海之貝”在上述幾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因此確定“海之貝”中標。
南山區一名目睹專家評審過程的知情人士向當地媒體披露,“外籍評委支持‘春繭’毫不奇怪,因為所有的外籍評委都是規劃局某處領導一人所邀”,而南山區決定選擇“海之貝”作為中標方案并不草率。“區領導第一個否定了‘春繭’,原因是如果選擇‘春繭’,將會被南山區百姓唾罵。關鍵是南山的財力無法承受‘春繭’的造價”。據該知情人介紹,南山區去年的地方財政收入為42.7億元,“如果按照‘春繭’的方案實施,‘春繭’的造價保守估計在30億元以上。這意味著南山區不得不拿出近八成的財政來建造體育中心,這如何向南山區的百姓交待?比較而言,造價在15億元的‘海之貝’成為南山區的當然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