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寶寶的發育進程看,一般到3個月左右時,寶寶就會出現發笑反應,只要醒著,一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或新奇的畫片與玩具時,就會高興地笑起來,嘴里呵呵地叫,又掄胳膊又蹬腿的,可謂手舞足蹈。另外,當他吃飽睡足,精神狀態良好時,盡管無外界刺激,也會自動發出微笑。前一種笑被稱為“天真快樂效應”,后一種則被稱為“無人自笑”。
研究表明,“天真快樂效應”是寶寶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不但在寶寶精神發育方面是一次飛躍,對寶寶大腦發育也是一種良性刺激,被譽為智慧的一縷曙光。父母多與寶寶接觸,并用歡樂的表情、語言以及玩具等激發其天真快樂效應,是促使其早笑、多笑及中期智力開發的一大妙招。
測試表明,當大笑時,其呼吸換氣值可達到靜止狀態的3-4倍。對于肝臟,笑是最好的消毒劑,笑能促使肝膽蠕動,增進膽汁分泌。對于胃腸,腹肌運動促使胃腸運動,可幫助消化,同時排出消化道中的氣體,有利于大便暢通,防止便秘。總之,笑不僅是開啟兒童智力的一把“金鑰匙”,也是一種鍛煉兒童身體的良好方式。
不過逗寶寶笑也要講科學,要多向寶寶微笑,或給以新奇的玩具、畫片等激發其天真快樂效應,讓其早笑、多笑,這樣的嬰兒長大后智商會更高。逗寶寶發笑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把握好時機、強度與方法。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逗寶寶發笑的,如進食時逗笑容易導致食物誤入氣管引發嗆咳甚至窒息,晚睡前逗笑可能誘發寶寶失眠或者夜哭。另外,逗笑要適度,過度大笑可能使嬰幼兒發生瞬間窒息、缺氧、暫時性腦貧血而損傷大腦,或者引起下頜關節脫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