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7|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亂侃香港電影:武林大會里只有一個帶頭大哥

          [復制鏈接]

          38

          主題

          74

          帖子

          136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136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1-4-26 18:16: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兩天前,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儀式在文化中心大戲院舉行,我想CCTV6應當現場直播,忙完工作趕回家里打開電視,看到的卻是“劉葡萄”的科幻爛片《機器俠》,真是“熱臉貼到了冷屁股”――怎一個愁字了得,還好盡管CCTV5轉播的是同樣乏善可陳的CBA總決賽,但看到久違的“拼命三郎”張勁松作解說嘉賓,他略顯緊張和不自在的模樣倒是倍感親切,消減了先前不少的郁悶心情。

          沒有頒獎直播,只好打看網絡,一眼盯著電視看體育轉播,一眼盯著電腦看文字播報。因為《十月圍城》、《歲月神偷》,各項大獎沒有什么懸念,我唯一期待的是氣勢磅礴的《十月圍城》能不能在歷史獎項數量上超過那部為偷情唱贊歌的《甜蜜蜜》,結果是現在的陳可辛仍然不敵過去的陳可辛,這一次也只奪得八個獎項,著實令我感嘆、郁悶了好久。

            金像獎從來都是港人和影迷自娛自樂的名目,不論提名還是得獎都無法代表全部真正意義上的最佳。比如,我非常喜歡《警察故事》卻不認為它就是當年最佳,與之相反的卻是許多像《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這樣的傳世遺珠。每每當有人在徐老怪面前談及他當年因《最后勝利》獲最佳男配角提名一事時,老怪都是尷尬無比徒呼無奈――休得談論我的演技啊!在此次最佳影片提名中,《赤壁下》不過是吳宇森此次回歸之后的一響啞炮,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他完全沒有從淪為好萊塢工匠的泥潭中跳出來,而是依舊沉淪用大把票子、大把明星、大把部隊、大把器械推積成一幕幕簡單的人山人海,票房口碑的冰水兩重天再次證明,他擅長的終究是孤膽英雄的膽魄、血性和情義而非用金錢技術打造的大場面、大格局和大史詩。
            
            因為一個叫董小鹿的女孩,我特別關注關穎主演的《淚王子》,希望它能以某個技術獎項讓更多人知道。因為一個叫厲勝男的女孩,我特別關注葉璇能否憑《意外》折桂,她的“最后勝利”讓我不由自主地再次打開梁羽生的經典作品《云海玉弓緣》,重溫“我的勝男”那悲凄而動人的江湖一生(厲勝男是我所讀武俠小說、所觀影視作品中最讓我動心最讓我憐惜的女人),依舊為那個傷感的結局耿耿于懷。看完《云海玉弓緣》,我又順勢觀看了改編自古龍同名經典的《白玉老虎》,楚原導筒里的狄龍、爾東升依舊是英氣非凡瀟灑無比,連同岳華、谷峰飾演的半正半歪的老少俠客們,一個個都在古龍不知何朝何代何年何月的腥風血雨的江湖里無法左右愛與情,在大風堂和唐家堡的正邪爭斗里愛人、親人、友人都死了,徒留結尾處趙無忌在無數靈牌前那句蒼涼的感言久久索繞在耳畔:“武林盟主,我不想做。我愛的人都死光了,我的朋友也死的差不多了。如果以后還有什么武林的斗爭,我已經沒有人可以犧牲了。”
            
            香港電影也是一個江湖,每年舉行一次名曰“金像獎”的武林大會,各門各派各路高手策馬踏來使出排山倒海的渾身解數,力圖在這個江湖上揚名立萬,爭奪人人覬覦的那條“打狗棒”。比武的過程遵循著一定的規矩,而諸路評判者不可避免地心懷鬼胎,少不了一番左右權衡、患得患失甚至暗箱操作,最終拿出一攬子令各方皆大歡喜的方案。去年,毫無新意、老態龍鐘的《葉問》打敗溫情脈脈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獲得最佳電影,以及今年充滿人文關懷的《天水圍的夜與霧》的顆粒無收,都是江湖大會里各方勢力平衡的結果。記得在《葉問》公映前,受大刀兄抬愛邀我在金典花園看了該片,點映結束后觀眾無人鼓掌全場冷清,此時工作人員說“請各方媒體的朋友稍留一會兒……”此言一出,我這個非媒體的朋友抬腿就溜,第二天各方媒體就出現了千篇一律的贊美聲,是不是“紅包評論”產生作用無從考究,倒是多半影迷相當配合人云亦云高喊頌詞,各方觀眾自是亦步亦趨熱情捧場。就這樣,在出品方的精心呵護下,《葉問》成為年度票房黑馬。對于這種“怪象”,我始終認為出乎各方意料的漂亮票房成績是《葉問》在上屆武林大會上壓倒群英的唯一理由!
            
            對每一個于香港電影懷有濃濃感情的人來說,一年一度的武林大會里只能有一個帶頭的大哥。今年的帶頭大哥當然是眾望所歸萬人臣服的《十月圍城》。回顧歷屆28次江湖峰會,新一代的帶頭大哥竟是如此的名副其實,就個人喜愛程度而言,僅次于百看不厭的《英雄本色》,甚至高于極為推崇又被影迷和觀眾忽視的《千言萬語》。有了這樣的帶頭大哥,香港電影的江湖才會充滿朝氣、永不陷落。
            
            自香港電影衰退以來,我一直疑惑曾經的那些大俠、英雄們為何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唯有一個“為影癲癡”的俠女許鞍華辛勤勞作,陳果、關錦鵬們鮮有出沒,羅啟銳、張婉婷這對“絕代雙驕”更是閉關修練,自《北京樂與路》后相隔十年才出山亮劍,一部在港“偷映”的《歲月神偷》贏得大小嘍嘍的滿堂喝彩。我對這對俠侶的重出江湖歡喜無比,細心觀察這部懷舊、溫情得有些煽情、悲傷得淚流滿面的作品,也不由得不為其鼓掌。從這部深情描繪普遍百姓家庭往事的作品里,我也看到了這對俠侶師從“許俠女”,片中的那些小幽默、小眼神、小微笑、小感動都可以從許大俠書寫的寶典《女人四十》里找到出處。在華語電影的江湖里,關于“家庭往事”的表達,我首推身出寶島的李大俠的《飲食男女》,它比《羅月神偷》多了一份文化的厚重。
            
            江湖代有俠客出,青年才俊張經緯用一部紀錄片《音樂人生》征服了評論界的兄弟姐妹,“許俠女”也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張少俠講述了一個音樂天才的成長之路,該劇的可貴之處在于他關注的不是天才的耀眼光環而是天才的內心憂傷,他在向世人介紹這位音樂天才、怪才的同時,讓人們從天才的特立獨行和內心寂寞中關照生命和心靈,引發人們對于如何引導、塑造孩子個性與才華的思考。
            
            今年的武林大會已經結束,在依舊寒冷的香港影壇點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火堆。過去一年的江湖里,有《赤壁下》這樣搶錢不眨眼的偽君子大魔頭,有《新宿事件》這樣亦正亦邪的異域怪俠,更有《十月圍城》這樣一呼百應的帶頭大哥,還有《歲月神偷》、《音樂人生》這樣多情重義的風流劍客,它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形成了頗為可喜的熱鬧的局面。明年的武林大會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大家擦亮眼睛,一起瞪著、等著吧……
          按“開始鍵”再按兩下“U”可以找出windows的隱藏游戲。
          2#
          發表于 2011-4-26 20:22:06 | 只看該作者
          只是路過一下
          3#
          發表于 2011-5-4 10:25:06 | 只看該作者
          那肯定是一個了,領頭的永遠不會有兩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