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復制鏈接]

          17

          主題

          31

          帖子

          91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91
          QQ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11-4-20 03:24: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提醒:父母過度關(guān)注知識、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變成了分數(shù)機器,這時危險就快發(fā)生了。表面上看,他們學習成績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一個冷漠、視別人為地獄的人,他的目標僅僅就是超過別人──

              “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沒有情感就成了冤家!

              4月1日,留日學生汪某在上海浦東機場因?qū)W費問題和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并拔刀刺傷母親。事件發(fā)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這個23歲的男孩究竟為了什么會傷害自己的親人。而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看來,從1991年留美博士生盧剛殺人案,到最近發(fā)生的藥家鑫事件、留日學生刺母事件,這些屢屢發(fā)生的極端惡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個共有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強調(diào)知識與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父母過度關(guān)注知識、技能,把其他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變成了分數(shù)機器,這時危險就快發(fā)生了。表面上看,他們學習成績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變成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一個冷漠、視別人為地獄的人,他的目標僅僅就是超過別人。”孫云曉說。

              在孫云曉看來,情感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它有兩個層次:第一,父母給孩子真正的愛,其中包括物質(zhì)關(guān)心與精神關(guān)懷;第二,父母引導孩子學會愛。“因為兒童的學習是觀察學習,兒童的文化是模仿文化,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孫云曉說,盡管家庭教育中一定會有說教,也有許多知識和技能的教導,但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知識教育,也不是說理的教育,而應(yīng)該是情感教育。

              然而在現(xiàn)實中,情感教育的地位卻在動搖。在很多家庭里,常能聽到的一句話是:“只要把學習搞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這不是你該干的事!

              孫云曉認為,在這一問題上,父母要負主要責任。造成孩子情感缺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在應(yīng)試教育的重壓下,父母錯誤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質(zhì),對孩子的培養(yǎng)“重智輕德”,家庭關(guān)系變得像鋼管一樣封閉、堅硬、冰冷,而且沒有其他選擇。另一個原因,則是對孩子物質(zhì)第一、沒有原則的愛,孩子變得任性,為了自己享樂可以去踐踏別人。

              “有時在一個孩子身上,會同時表現(xiàn)出這兩種情況。這都是愛的誤導,對愛的剝奪!睂O云曉說。

              上海某小學一位老師曾經(jīng)給孫云曉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四年級某班,一次數(shù)學考試中,一個數(shù)學成績非常好的女孩突然缺席,老師說因為女孩的爺爺去世,她去參加告別儀式去了。話音剛落,全班居然響起一片歡呼聲,有人說:“她爺爺可死了”,還有拍桌子和跺腳的。原來,女孩的爺爺是數(shù)學教授,經(jīng)常輔導她,這些孩子認為,如今她爺爺去世了,他們終于可以超過她了。

              還有一次,在江蘇講課時,一位媽媽等到聽眾都走后找到孫云曉:“我的孩子太可怕了,我已經(jīng)離家出走半個月了。我丈夫在北方打工,我在家?guī)Ш⒆樱⒆右稽c孝心都沒有,管我要錢,亂買東西。我說他,他居然打我。”

              對他人的冷漠,對父母的粗暴,這樣的事情孫云曉聽過不止一次。在他看來,這都是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情感教育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教育的本質(zhì)目標是讓人獲得幸福,獲得發(fā)展,而不是所謂的成功。單純追求孩子在某一個社會位置的成功,這只是階段性的成功!彼f。

              盧梭曾在《愛彌兒》中提出,對每一個孩子和成年人都應(yīng)該有一條教育底線,即絕不傷害別人。在孫云曉看來,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急需為孩子建立這樣一條道德底線,在孩子10歲之前應(yīng)該完成道德智能的培養(yǎng),也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孩子兩歲前,要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讓他建立安全感。這個時候父母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孩子從小不在父母身邊,或者孩子身邊的人不穩(wěn)定、不固定,孩子很可能沒有安全感。2歲~4歲這個階段,要敢于對孩子說不。這時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迅速,是需要建立是非規(guī)則的時期。當他出現(xiàn)不良行為,比如打人、罵人、獨占,一定要對他說不。5歲~10歲,要繼續(xù)培養(yǎng)品德習慣。10歲以后的教育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特別是到了青春期!

              孫云曉認為,情感教育其實可以從很多家庭生活的細節(jié)中開始。在對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調(diào)查時他發(fā)現(xiàn),中國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比較隨意,40%以上的父母給零花錢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掛鉤,而日、美、韓三國的高中生,半數(shù)以上獲得零花錢與其在家中從事的勞動相關(guān)。而且中國父母給零花錢后很少檢查,而日、韓、美三國的家長則比較重視指導。孫云曉認為,實際上,零花錢就是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好的線索:“洛克菲勒給孩子零花錢,一星期就給1美元50美分,而且要遵從3個三分之一的原則:三分之一可以自由花,三分之一要儲蓄,還有三分之一要做慈善。僅零花錢這件小事,就能培養(yǎng)孩子的公益心和自制力!

              另一個故事來自中國。一位母親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孩子小時候,一家3口都喜歡吃橘子,這位母親每次買橘子都按3的倍數(shù)買。每次晚飯后都讓兒子拿來3個橘子,全家分享。而且,每個月給爺爺奶奶匯款,母親都帶著兒子去填單子辦手續(xù)!傲晳T養(yǎng)成是有規(guī)律的。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一種行為持續(xù)21天就能成為初步習慣,如果能堅持90天,就能養(yǎng)成穩(wěn)定習慣。”孫云曉說。
          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