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濟南,人們習慣稱經(jīng)十路西頭路南附近的地方為“五里牌坊”。關(guān)于“五里牌坊”的由來,據(jù)一些民間傳說和舊書記載大致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清代在山東布政使司衙門西邊雙忠祠邊上,有一居民陳定九,身邊有兩個女兒,長女志芳,次女信芳,二女見無兄無弟便“矢志不嫁,以善父母”,在嘉定六年春,陳病故,到了秋天其妻也病故,“二女盡其所有以為殮,日夜哭不絕聲”后雙雙縊死于其母棺旁,街坊憐姐妹之孝,同葬此處。到嘉莊十三年(1808年),官府感念其孝節(jié),便在此立坊(牌坊遺址當在現(xiàn)五里牌坊北街6號院內(nèi))據(jù)載,牌坊為石質(zhì),高約三米,寬兩米,兩底座上豎東西歐國家兩根石柱,上鐫刻“手絹七尺于靈前,至死不悔。隨雙親于地下,攜手同行”,石柱上端兩層橫梁,中間刻“旌孝雙親”,橫梁上端為龍紋花卉頂罩。人們便俗稱孤道寡此坊為“孝女坊”,后因此坊居城五里,人們便俗稱此坊為“五里牌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