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家庭教育
相關日志
-
-
分享
如何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
-
陳紅 2013-12-5 09:35
-
P.E.T. 父母效能訓練的理念之一是不秉承為了孩子父母犧牲自己的一切。之前我先過很多文章都是強調父母需尊重小孩,不能把自己固有的價值觀信念強加給孩子,也要少用權威的方式對待孩子。有的父母就有納悶:那我是否要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NO , P.E.T. 父母效能訓練是提倡父母做真實的父母,如果孩子的行為干擾到你,或者影響到你去做什么事情,你是要去表達出來讓孩子的行為調整和改變,不過在以往的時候我們習慣用批評或者打罵的方式,孩子要么很內疚,要么傷害到孩子自尊,要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里,沒有真正的反思。 上次沙龍的時候,一個媽媽很困惑,她說對自己女兒的一些行為無法忍受。早上起床的時候, 9 歲的女兒要媽媽幫忙拿衣服,媽媽拿了一件女兒不喜歡,女兒開始有情緒:我不要,你給我拿回去。媽媽就說:你自己要穿什么,你自己去拿。女兒變得很不耐煩:你幫我拿,這件給我拿回去。媽媽還是說你自己去拿。“你不拿是吧,你不拿我就把它扔了。”女兒真的把衣服從窗戶扔了下去。 這位媽媽的這個案例當中,孩子是有很多不尊重媽媽的地方。我覺得重點是我們要去反思,孩子今天這樣的行為不是一兩天形成的,曾經有過類似情況的時候,她已經知道了媽媽的處理方式,也知道了媽媽的底線,媽媽不會怎么樣的,所以就屢次出現同樣的狀況,如果父母不引起重視,孩子不會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也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么就這件事情,媽媽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媽媽可以幫你拿,但你說話的這種方式是媽媽不能接受的,媽媽也需要被尊重。而面對女兒把衣服扔下去,媽媽的情緒也升起來了。但當兩個人都處在情緒當中的時候,是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媽媽可以補上一句(這個時候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來表達語氣):媽媽現在對你這樣的做法也很生氣,媽媽也很有情緒了,媽媽無法和你平靜溝通,媽媽選擇走開。那么等放學回家在兩個人都沒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再和女兒一起探討如何學會尊重彼此的話題。 當然,影響孩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有一次我去購物,結賬時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位父親和他八九歲大的兒子。那個孩子不斷推動購物車,最后終于撞到他爸爸的腳后跟。爸爸大聲咆哮:“怎么搞的,你能不能老實會兒?”然后他粗魯地把兒子推開。他看到我正好在旁邊,就對我說:“小孩子,沒辦法!”我實在很想說:“碰到你這種老爸才真的沒辦法!”但我還是忍住了。我雖然不是算命師,也沒有超感應能力,但我知道這孩子將來一定不會尊重他的父親。我們希望孩子尊重我們,最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親身示范,自己表現出尊重的態度。如果爸爸只是表達:“爸爸被你撞疼了。”我想就這一句就足以了。 父母平時還可以講一些關于尊重的故事,讓孩子的認識更加的具體形象。古代就有一個小故事頗具教育意義,一青年騎馬進城,不知路程,路遇一老翁,便于馬上大聲問道:“喂,老頭,往城里去還有多少里 ? ”老翁答道:“我們這里不論理,論理你就該下馬問我了。 " 由于不尊重他人,連問路都無人答理,更何況于立足社會。總之,父母應通過各種手段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粒尊重的種子,并時時進行澆灌,讓他生根發芽,結出善的果子。 文 / 黃宇
-
個人分類: 父母日記|1085 次閱讀|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