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多種色彩的刺激:讓寶寶盡量多看各種不同色彩的物體。如在寶寶小床的周圍掛一些五顏六色的氣球;在家里貼掛一些顏色豐富的圖和畫;帶寶寶到大型超市看色彩豐富的各種外包裝和衣飾;到大自然里去欣賞多姿多彩的樹木花草。盡可能地讓寶寶接觸色彩比較豐富的東西,這樣就會促進寶寶對色彩的敏感。
② 眼球(眼肌)運動的訓練:爸爸媽媽手里拿著東西,如撥浪鼓、氣球、圖書等等,在寶寶眼睛周圍慢慢移動,速度由慢到快,范圍由小到大,并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向來進行訓練:例如從左到右,再返回來;從下到上,再往來反復;從左下到右上,往返移動;從右下到左上;總之,就是盡可能地圍繞寶寶眼睛周圍進行各個方向的移物訓練。經過這樣的訓練,寶寶的眼球活動就會變得更加靈活和敏感。
③ 多維物體的觀察:剛開始可以用比較單一顏色的圖片,以后逐漸增加顏色多的物體;先是兩維的圖片紙張等,以后可以選擇三維的;形狀也要千變萬化的;方形、圓形、全球形、立體、半球形、楔形、不規則形狀,長的,短的等等。另外,建議多帶寶寶到體育活動比較多的場合做視覺訓練,如各種球類運動,因為球類的運動其方向性千變萬化,再加上運動員的積極跑動和追隨,大大增強加寶寶視覺范圍的訓練和感受,刺激大腦中樞視覺反射區的發育和發展。
① 借助日常生活進行綜合訓練:從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個月開始,媽媽就可以給寶寶玩一些能發出柔和聲響的玩具,柔和、緩慢、優美的聲音會給寶寶帶來愉悅的感受;喝水前,媽媽可以對寶寶說“用小手試一試水杯,不燙了再喝”;玩積木時先對寶寶說“先取出一個或都取出來后再玩”;讓寶寶看圖時,媽媽可以一邊講故事,一邊讓寶寶指出圖片上的實物,讓寶寶做到耳聽、眼看、手動。
② 創造多種聲音的環境:在活動中為寶寶創造環境,如可以錄制一盤經常聽到的聲音的磁帶,像自來水的流水聲、房間里的腳步聲、常見動物的叫聲等經常放給寶寶聽,培養寶寶的傾聽習慣。常帶寶寶到動物園、公園等自然環境中去,聆聽動物的叫聲、流水聲等,都可以促進聽覺的發育。
③ 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2-3個月以后的寶寶已能將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當他聽到聲音時,頭就會轉向發音的方向,尋找聲源,你或許覺得這種動作是很自然的,但它會直接導致出重要結果,這是智力活動的進步。父母或家里人應經常有意識地走到寶寶面前,逗引寶寶注視自己的臉,然后把臉移到一側,并輕聲叫寶寶的名字,逗引寶寶的視線隨父母的臉移動。也可用搖鈴或能捏響的橡皮玩具發出聲音,逗引寶寶一面聽聲音,一面讓視線隨玩具移動。
① 從培養注意力入手:要想提高寶寶記憶力,訓練寶寶注意力應作為整個訓練過程的第一步。以下事情可以讓寶寶更專心,如:給寶寶下指示時保持目光接觸;做指令時的言語、手勢要清晰明確;避免同時給寶寶好幾件玩具;多玩穿珠子、小貓釣魚等需要專心的游戲。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寶寶,不可急躁,最好從寶寶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讓寶寶盡可能對這個事物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
② 提供寶寶感興趣的記憶材料:寶寶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無目的和意圖,凡是感興趣的、印象鮮明的事物,寶寶就容易記住。所以可以采用形象生動、有聲有色、顏色鮮艷分明的東西作為記憶材料。
③ 給寶寶提出各種記憶任務:在日常生活中,給寶寶提出各種記憶任務,培養寶寶的記憶習慣。比如周末帶寶寶去公園之前,讓寶寶留心公園中有哪些植物、各種植物長成什么樣、是怎么樣去公園的等等,晚上回家后要求寶寶說給爺爺奶奶或者其他人聽,寶寶復述時可以幫他記錄下來,使寶寶產生一定的成就感。或者晚上臨睡前,告訴寶寶媽媽明天要做哪些事、什么時間做等等,讓寶寶幫媽媽記住,到時候及時提醒媽媽。作者: 6161 時間: 2009-10-1 12:13
語言
① 探索身體可建立自我認同:在這個時期,寶寶需要通過認識自己的身體,從而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認同。在這時,父母應教寶寶說出每個部位的名稱,如“這是鼻子”、“這是耳朵”,讓寶寶與其他人比較身體,如“這是寶寶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個人都有一個鼻子,但每個人的鼻子都長得不一樣。”或者,經常帶寶寶照鏡子,告訴他,他的身體各部位是怎么樣的;也可以將寶寶的手放在白紙上,幫他畫一個手的形狀讓他看,可以讓他在自己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寶寶探索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階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橫加干涉,他很快就會經歷這個時期,繼續成長。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寶寶探索自我時,隨意地干涉或責備,將會使寶寶的成長停滯,反而延長了寶寶自我探索的時間。
② 耐心引導“自私”寶寶:當產生了自我認知力后,,寶寶會變得“自私”,因為他懂得某些東西是自己的,不想與別人分享。這時父母千萬不要批評寶寶“自私”,而是要耐心引導他,例如跟他說:“寶寶,媽媽會和你一起保護玩具的,保證不會讓人弄壞它的,你可以把你的玩具拿出來跟小弟弟一起玩嗎?”如果寶寶表現得慷慨,則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③ 營造寬松平等的家庭氣氛:家庭氣氛對寶寶自我認知智能的影響很大,和睦的家庭比優越的經濟文化條件更能助長寶寶良好的自我意識。有的心理學家把家庭氣氛分為溫暖的或敵意的,另一方面分為限制或寬容的。研究表明,既溫暖又有適當限制的家庭家長本身自信心就很強,他們對寶寶要求高,又提倡平等,對寶寶關懷、信任、鼓勵,這樣的家長最易培養出自信心很強的子女。所以家長一定要為寶寶創設一種寬松平等的家庭氛圍,以培養寶寶自我認知智能的發展。2-3歲
① 允許寶寶表達情感:父母應該允許寶寶表達情感,尤其是不滿、傷心的負面情緒,但同時應該幫助寶寶疏導情感,以免發展成暴力或過分的進攻性行為。但是要監控和篩選寶寶觀看的電視節目,如果這個時期的寶寶過多觀看暴力電視節目,就會變得更具攻擊性。
② 寶寶發脾氣時不要有過激反應:當你看見寶寶開始發脾氣時,嘗試將他的能量和注意力轉向另一種更能接受的活動。如果你不能使寶寶分心,就不要管他。如果你每次對他任何形式的發貨都作出反應,那么你就是過多關注了他的負面行為,無論是講理、責罵還是懲罰都會鼓勵他再次犯規。如果在公共場合時,他的行為使你感到羞愧,那就帶他離開,而不要與他理論或大驚小怪,在他平靜以前不要理睬他。
③ 有危險行為時要及時懲罰:如果寶寶出現亂打、亂咬或某些其它具有潛在危害的行為,你應該立即明確告訴他,他不應該有這種行為。因為寶寶不能理解復雜的解釋,所以不要試圖與他講理,但要讓他理解什么地方做錯了,并及時懲罰。如果在一個小時后再懲罰,他就不能把懲罰與錯誤行為聯系起來。但不要用體罰約束寶寶,如果你對他進行體罰,他就會認為無論什么讓自己不滿的事情,都可以用武力來解決。
① 通過社交攝取信息:無論對寶寶還是對大人來說,一起玩耍都是件相當幸福、快樂的事情。不僅如此,玩耍還有助于開發寶寶語言、行為能力和大腦智力,給他帶來很多鮮活的知識。通過與大人、小朋友和周圍人的接觸和玩耍,寶寶攝取的信息量會不斷增加,大腦中儲存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
② 增加語言的難度:這個時候可以教寶寶一些關鍵詞匯和重要句型了。當他掌握了詞組的用法之后,就要教他短句,并逐漸增加句子的長度,并給他機會,讓他多多練習。不要怕他出錯,也不要訓斥他,要多表揚、多鼓勵。只要有時間,就盡量多與寶寶說說話,什么話都可以。
③ 增加寶寶的“閱讀量”:不厭其煩地為寶寶讀他最喜愛的書,并鼓勵他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鼓勵他“讀書”,讓他做出讀書學習的樣子給你看。當你看書寫字的時候,也可以讓寶寶爬到膝蓋上來同你一起看,或給他一張紙、一支筆隨他亂畫,他會感到很好奇、很有趣。耐心地解答他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或者與寶寶一起探索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