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育嬰網
標題:
【轉帖】早教我們讓孩子學會什么?
[打印本頁]
作者:
秋葉一片
時間:
2009-8-1 22:19
標題:
【轉帖】早教我們讓孩子學會什么?
在這個早教機構遍布的時代,經常聽到一些年輕的父母自豪的說:我們家孩
子去XX親子班了,收費很高的。但是我常常會看到戲劇性的一幕幕:孩子摔
倒了,家長一個箭步沖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孩子在玩耍,家長寸步不離;孩
子稍有不如意,哇哇大哭,父母立即投降……
去過親子班的孩子并未見得比沒去過的孩子顯得懂事,送孩子去親子班的父
母并未見得比沒送孩子去親子班的父母教育孩子更有方法。親子班只是早教
的途徑之一,但絕對不是主要途徑,真正的早教應該是由父母來實施的。
每當看到家長教一兩歲的孩子識字,我就覺得心里不是滋味。我一直認為,
早教寧肯什么不教,只讓孩子玩,也不要去教孩子識字,學習抽象的文字。
由于嬰幼兒不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雖然可以象記圖形一樣記住漢字,但卻
可能讓孩子不再去耐心領略音樂美、圖畫美,難以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因
為孩子的眼睛里全是毫無意義的漢字。
從左右腦的分工來說,左腦主管邏輯、語言,過早學習抽象的漢字就是在開
發左腦,這是與兒童甚至人類的大腦發育相悖的。人類最先發育的是右腦,
主管形象思維、情感智慧,然后才是左腦。人類文字的演變史也是這樣:先
是有象形文字,然后才發展出來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國外有研究表明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過早的開發左腦,在初中之前的階段孩子似乎會表現得
比較優越一些,但是到十五六歲的時候有些孩子會出現學習力下降的現象,
贏在起跑線的孩子在中途就會深感疲憊,并被其他孩子趕上。
那么早教究竟讓孩子學會什么呢?
1、建立孩子對身體的自信。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敏捷的身手可以助孩子在未來拼搏開拓。
對身體自信就要讓孩子的感覺器官、大腦、運動系統充分發育,讓孩子用身
體的各個部位,眼、手、嘴、腳等充分的感知世界。在嬰兒七八個月到一歲
四個月的時間里,父母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練習爬行,可以用玩具引孩子爬
,有意設置點小障礙增加孩子爬的樂趣,給個擁抱、掌聲等鼓勵孩子爬。爬
可以鍛煉孩子眼手協調、四肢協調。對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通過踢皮球、
跑、跳等增加對身體的靈敏度,促進身體感覺器官、運動神經的發育,從而
建立起對身體的自信。如果孩子的動作不夠靈敏可以參加一些專業的感統訓
練。
2、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這既是一種“我能行”的心態,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能力。小孩子天生都是
愛學習的,勤勞的,富于潛力的。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可以從思維和行
動兩方面入手。思維方面,要教給孩子遇事想辦法,動腦筋,告訴孩子所有
的問題都可以通過想辦法來解決。對孩子可以自己解決但暫時還沒有辦到的
事情,家長不要代勞,要引導孩子想辦法,相信自己能夠解決。有些事情孩
子需要學習一段時間甚至很長時間才能完成,比如剝雞蛋、穿脫衣服,甚至
拖地、擦桌子,當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時,家長要及時鼓勵,增強孩子的
成就感。有時候家長怕麻煩就代替孩子完成,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挫敗感,
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3、培養基本的責任意識。
即使是孩子也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摔玩具,
這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對于能夠獨立行走的孩子可以讓孩子自己把
摔的玩具撿起來。再比如孩子喝水時,喝一半倒一半,我們不妨給孩子一塊
小抹布,讓孩子自己把地上的水擦干,這不是懲罰,是培養孩子為自己行為
負責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要告訴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許他還不懂,
但是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對自己行為基本的責任
意識。
4、學會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
這里的人際交往既包括親情也包括友情。父母愛孩子是出于本能,但是讓孩
子愛父母卻需要從小培養。要給孩子機會為父母付出,比如父母回到家的時
候,可以讓孩子幫助拿拖鞋;累的時候讓孩子幫著捶捶肩膀,父母回報一個
擁抱,大人孩子都其樂融融。孩子其實很愿意為父母付出的,只是我們常常
忽略他們也有愛的能力。
對友情,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意識到了要讓孩子學會分享與合作,但是對孩子
也要區別發展階段和情境有針對性的引導。小孩子首先要建立對自己所屬物
品的安全感才會與別人分享,另外,孩子在陌生環境或父母要求其與陌生人
分享或交換玩具時,孩子常常表現得不那么合作,這很正常,成人在陌生環
境里尚有拘謹,更何況對環境幾乎沒有控制能力的孩子呢?但是培養孩子的
合作意識很重要。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