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育嬰網

          標題: 產后常見癥狀及應對方案 [打印本頁]

          作者: 6161    時間: 2009-2-6 09:07
          標題: 產后常見癥狀及應對方案
            懷孕和分娩,使媽咪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有充分了解悉心呵護,才能使身體盡快休整,迅速復原。


          1.排尿異常
          2.排便異常
          3.產后發熱 4.產后脫發
          5.產后手腕痛
          6.產后出汗多
          作者: 6161    時間: 2009-2-6 09:08
           排尿異常

            產后產婦尿量增多,醫生常常告訴產婦要盡早自解小便。一般在產后4小時讓產婦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水腫、肌張力降低以及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于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容易發生尿潴留,而尿潴留使膀胱腫大,妨礙子宮收縮從而會引起產后出血,還易引起膀胱炎。

            因此,產后產婦要及時排尿。

            產婦若出現排尿困難,應該首先解除產婦的思想顧慮,鼓勵坐起來排尿,用熱水熏洗外陰,或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口周圍誘導排尿;也可在下腹正中放置熱水袋,刺激膀胱肌肉收縮,或用針刺關元、氣海、三陰交及陰陵泉穴,或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毫克,興奮膀胱逼尿肌促其排尿。如果上述方法無效時,給予導尿管導尿,也可留置導尿管1-2天。
          作者: 6161    時間: 2009-2-6 09:09
          排便異常

            如果產前灌腸者,產婦產后2-3天才解大便,若產前未灌腸者,產婦可能1~2天就解大便。因產后產婦臥床時間比較長,吃蔬菜較少,所以常常出現便秘。一旦在產后超過3天未解大便,應注意便秘的出現。

            當產婦出現便秘后,糞便在腸道里停留時間長,水分被腸管吸收,大便干燥、堅硬、產婦排便異常困難,嚴重的可引起肛裂、痔瘡,增加了產婦的痛苦,再加上分娩時會陰裂傷造成的疼痛,使產婦對大便有一種恐懼感,使產婦不愿解大便,這樣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因此產后首先要預防便秘的出現。對產前有便秘的產婦,應鼓勵及早下床活動,做縮肛運動,每天堅持1~2次,每次10分鐘左右;多喝水,可以在每天清晨起床后把香油蜂蜜調和用開水沖服,同時多吃蔬菜和水果等纖維素多的食物,并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以形成條件反射。

            如果2-3天未解大便,出現便秘,可以用開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腸。

            如產前服過蓖麻油炒雞蛋的產婦,可能產后出現腹瀉,一天可瀉5-6次,這種情況不是因為飲食不好造成的,也不要緊張,可服用一些有收斂作用的藥物,如易蒙停、次碳酸鉍等,但大多數產婦不需服藥,1-2天后會自行好轉。
          作者: 6161    時間: 2009-2-6 09:09
           產后發熱

            在產褥期,婦女的體溫絕大多數在正常范圍內,但遇有產程延長或過度疲勞的產婦,體溫可在產后24小時內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產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極度充盈也可發熱,一般不超過38℃,多在產后24小時內降至正常,這些不屬于病態。如果產后24小時內體溫超過38℃,或持續不恢復正常,多系感染引起。國外有人報道,產后24小時內體溫達到或超過38℃者,以后出現臨床感染的占93%。因此,產后發熱的產婦應及時請醫生檢查,鑒別發熱是否系感染引起。

            產褥感染指的是產后生殖道的感染,是常見的“月子病”,也是產婦分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婦女的陰道內、宮頸內寄生著大量的細菌,但多數不致病。產后由于機體抵抗力降低,妊娠后期性交,不注意衛生,尤其是胎膜早破,陰道和宮頸內的細菌即可通過胎膜破裂口侵入產婦宮腔引起感染。分娩時及分娩前多次陰道操作,產道損傷以及產婦貧血,產后營養不良,產后不注意會陰部衛生等都是導致產褥感染的原因。

            細菌侵入后,按細菌毒力的強弱和機體抵抗力的不同,病情的輕重和發展也有所不同。輕者會陰、陰道、宮頸傷口感染,如會陰側切口感染,局部出現紅腫、化膿,壓痛明顯,拆線后刀口裂開。如果細菌由胎盤剝離面侵入,則可引起子宮內膜炎和子宮肌層的炎癥。大量細菌向外擴散,可以引起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腹膜炎、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癥等。多數產婦在分娩后48小時出現發燒,伴有下腹隱痛,惡露有臭味、量多,嚴重者可出現寒戰、發燒、全腹部壓痛反跳痛,不及時治療可以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產褥感染應以預防為主。加強孕期衛生,妊娠末期避免性交及盆浴,接生時避免過多和不必要的陰道檢查及肛診,產褥期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部清潔,產后早期下床活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產后發燒時,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查出原因,針對病因進行處理,不可濫用抗生素。

            產褥感染的產婦應取半臥位,能活動者可以經常坐起,有利于惡露的排出,同時也可使炎性滲出液局限于盆腔最低處,減少炎癥的擴散。
          作者: 6161    時間: 2009-2-6 09:10
           產后脫發

            有的婦女生完孩子后,每天會掉很多頭發,據統計,產后2~6個月內,35%~45%的婦女出現產后脫發,醫學上也叫“分娩性脫發”。出現這種脫發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1、與雌激素的水平有關。雌激素有刺激毛發生長的作用,雌激素高時頭發更新慢,低時更新快。妊娠期雌激素水平高,產后雌激素恢復正常,出現產后脫發。

            2、與精神因素有關。產婦家庭瑣事增多,往往身心比較疲勞,有時難免情緒低落,精神神經功能紊亂,頭皮血管神經供血減少,毛發營養不良。

            3、與產后頭部衛生欠佳有關。許多產婦坐月子期間不洗頭,結果在頭上積聚一層油脂、灰塵,而產后出汗又較多,這樣汗與灰塵積聚在一起,容易引起毛囊炎或頭皮感染,使頭發自然脫落。

            4、產后的挑食、偏食,也使毛發營養不良,頭發容易折斷、脫落。

            產后的脫發大多是生理現象,在產后6-9個月會自行恢復,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脫發嚴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1、谷維素等。
          作者: 6161    時間: 2009-2-6 09:11
            產后手腕痛

            這種產后手腕痛也叫做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部,使肌腱在腱鞘內來回滑動,引起腱鞘的充血、水腫、增厚、黏連,導致狹窄性腱鞘炎。產婦雖然不做重體力勞動,但長時間重復單一的勞動,如冷水洗尿布、洗衣服、抱孩子等均容易引起本病。另外,產婦體內的內分泌激素波動也可能與本病有關系。

            產婦應該注意家務勞動的合理安排,盡量避免重復勞動的時間過長。當感到手腕部發酸發脹時,應注意休息,同時用兩手交替按摩腕部,直至不適感消失。然后換一種勞動方式。在冬季不可長時間用冷水洗滌,每次洗滌以洗后腕部無酸脹感為度。產婦一旦出現手腕痛,首先應避免腕部活動和冷水刺激,尤其是手腕部有腫脹時,更應注意。局部可用熱敷,或用紅花油涂于患處,輕輕揉擦,每日4~6次。如果上述方法無效或癥狀加重者可采用封閉療法,用強的松龍5毫克加1%普魯卡因1~2毫升為鞘內注射,每周1次,共2~3次。治療期間避免腕部過多活動。大多數病人經鞘內注射后可治愈。對少數病程較長,反復發作或局部封閉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
          作者: 6161    時間: 2009-2-6 09:11
           產后出汗多

            產后出汗多,主要是皮膚的排泄功能旺盛,將妊娠期間積聚在體內的水分,通過皮膚大部分排泄出體外,所以產后出汗多不是病態,而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擔心。另外,產后許多產婦喝紅糖水、熱湯、熱粥較多也是產后出汗的原因之一。一般在產后頭1~3天較為明顯,于產后1周左右則自行好轉。

            產后出汗多,雖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要加強護理。首先,室內溫度不要過高,要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其次產婦穿蓋要合適,不要穿戴過多,蓋的被子不要過厚。出汗多時用毛巾隨時擦干。有條件的話,每晚洗淋浴,沒有條件,可以每晚用溫水擦洗。但要注意不要受涼,產婦的內衣褲要及時更換。

            有人認為,產婦產后怕見風,要捂著,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要門窗緊閉,穿厚衣,戴厚帽,實際上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容易使產婦產后中暑、虛脫,給易出汗的產婦“火上澆油”,應該避免這些不良習慣。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