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育嬰網

          標題: 準媽媽請密切注意懷孕期間的皮膚變化 [打印本頁]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09:52
          標題: 準媽媽請密切注意懷孕期間的皮膚變化
          懷孕后,準媽媽的皮膚會有一些變化.有的人說變好了,有的人說變敏感了.我以前的皮膚幾乎不會過敏,敏感可懷了寶寶后,皮膚上時常會作怪.特別是懷孕5\6個月時,當時正好是秋季,我渾身都癢.因為看過關于膽汁郁積癥的資料,所以立即就上了醫院.查了肝功能和膽汁酸,指標都正常,我才轉入婦保皮膚科看.配了一些中成藥涂涂后,才開始慢慢好起來.要知道半夜里癢起來時,要本睡不著,身上都被我抓的一條條,懷孕時本來睡眠就不好.當時真是痛苦啊.問了醫生為什么會這樣,醫生說和季節有一定關系,再加上懷孕后體內激素變化^^^^^^^

          下面幾篇文章,準媽媽可以看看,當時因為這個,我在網上狂找了一段時間的資料,把問題仔細研究了一下.呵呵.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09:54
          妊娠是一種生理過程,怎幺會出現皮膚病癢、黃疸呢?本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專家認為,妊娠時雌激素增多,肝臟對這種激素的代謝反應加劇或異常,因而影響了膽汁的形成和分泌,以致膽紅素增高,出現黃疸。而瘙癢的直接原因則是一種膽酸鹽刺激皮膚神經末梢的結果。本癥與某些遺傳因素有關,有家族發病傾向。多胎、多次妊娠婦女易患本病,這些事實都說明本癥可能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病理過程。
               皮膚瘙癢比黃疸更突出、更常見。瘙癢先發生于手腳,逐漸擴展至腹部、面部、頸部。仔細察看皮膚,并無任何損傷。約80%病人的瘙癢開始于懷孕第30周前后,瘙癢程度不一,尤以夜間難熬。約2O%的孕婦有輕度黃疸出現,由于膽紅素在尿中出現,尿呈茶色、病人可無任何癥狀,也有些人訴疲乏、食欲不振,偶有惡心嘔吐,但大都輕微。肝臟可輕度增大或觸痛。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病人癥狀往往不重,不會出現皮膚淤斑、牙齦或鼻出血,無蜘蛛痣。相反,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之一,則提示不是本病,而應考慮懷孕合并肝炎、膽道梗阻、急性脂肪肝、硬化性膽管炎、膽汁性肝硬化或藥物性肝損害,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本病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的各種不正常現象在分娩后一定會消失,不論是自然分娩或手術娩出均如此,但化驗檢查恢復正常可稍晚,多在產后4-6周,所以不要過于著急。
          本病的一般治療是注意休息,休息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正確認識本病的性質也很重要。由于膽汁代謝障礙,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出現脂肪瀉--吃油膩就腹瀉,大便油花花一層。所以要低脂肪飲食。不要亂服藥,以免損害肝臟。
                此病對母親影響不大,對胎兒則安危未卜,故重點應監護胎兒。遇有下列情況提示病情較重:懷孕32周之前就出現了黃疸和瘙癢,懷雙胞胎,母親有泌尿系感染,以往曾因妊娠黃疸發生過流產等。此時最好住院治療,一旦胎兒出現問題,可考慮中止妊娠,包括行剖腹產在內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09:54
          孕婦瘙癢不可小視
            在我國,肝內膽汁瘀積癥是一種妊娠期常見病。一些懷孕的準媽媽們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往往走入以下誤區。
            誤區一:皮膚瘙癢只是皮膚病
            許多孕婦在妊娠中晚期,甚至妊娠早期就出現皮膚瘙癢。最典型的瘙癢是首發于手掌和腳掌,然后逐步延及小腿、大腿、上肢、后背、前胸及腹部;除了抓痕以外伴有皮損,瘙癢程度各有不同,可從輕度偶然的瘙癢直到嚴重的全身瘙癢,以致無法入睡。一些孕婦及家屬以為只是患了一般的皮膚病而未引起重視。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應考慮是否得了妊娠膽汁瘀積癥。這種病的臨床表現以皮膚瘙癢為主,嚴重時可出現黃疸,少數患者有乏力、腹瀉、腹脹等癥狀。出現了這些警示信號,孕婦應該及時就診,以免病情繼續發展。
            誤區二:不會對孕婦產生不良影響
            當一些孕婦得知自己患了妊娠肝內膽汁瘀積癥后,周圍一些“過來人”常安慰她們:“無關緊要,生了孩子就沒事了。”的確,皮膚瘙癢和黃疸在分娩之后都會自然消失,肝功能也會恢復正常,但這種病對胎兒的影響很大,可引起早產和死亡。據報道,一些不明原因的早產和死胎就是由這種病而引起的。
            由上可見,孕婦一旦患了妊娠肝內膽汁瘀積癥,就必須嚴密觀察胎兒情況,勤數胎動,由家屬聽胎心,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與醫生聯系,遵醫囑服用中西藥,以確保寶寶安全渡過難關。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09:56
          孕婦妊娠期易發的皮膚病
            婦女在妊娠期間,由于內分泌改變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母體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皮膚也發生改變,有的甚至產生疾病。與妊娠有關的皮膚病有以下幾種:

          1.妊娠性黃褐斑:妊娠期由于黑促素增加,促使黑色素增多,可引起皮膚色素加深,在面部可出現妊娠性黃褐斑。一般在分娩后即漸消奶,但不易完全恢復本色。

          2.妊娠紋:在妊娠期間,彈性組織脆性增加,而致孕婦腹壁皮膚彈力纖維斷裂,腹部可出現線狀皮膚萎縮紋,一般稱為妊娠紋,分娩后一般不能消退。

          3.妊娠瘙癢癥:有的孕婦在妊娠三個月后,全身或局部(多見于陰部)發生頑固性養癢,有時癢感甚劇,不能忍受,患處常被抓破出血。由于經常搔抓,全身各處常有抓良、表皮剝脫和血痂等。分娩后,瘙癢即可停止,但下次妊娠或服避孕藥時可復發。

          4.妊娠癢疹:好發于妊娠三至四個月的孕婦。皮損為全身散在多處的小結節或丘疹,伴劇癢,夜間尤甚。搔抓后常有表皮剝脫等改變。一般于產后三周內自行消退,也有暫時性色素沉著,但下次妊娠仍會再發。皮疹嚴重者可有死胎出現。

          5.妊娠皰疹:通常發生于妊娠三至六個月時,開始可有全身不適、發燒、皮膚發癢等癥狀,數天后可出現紅斑、丘疹樣水泡等損害,往往集成群,呈環狀排列。皰破后結痂,愈后留下色素沉著。在妊娠期中,病情往往反復減輕或加重,有的可伴有蛋白尿和血尿。一般在分娩前后疹開始消退,有時直到再時才痊愈。此病對母親一般無危險,但死胎、嬰兒先天性異常和新生兒死亡率可高達50%。

          6.疹樣膿皰病:常發生于妊娠期及產褥期孕婦,是一種少見的急性危重皮膚病,常突然發生。開始時,成群的小膿皰發生于成片的紅斑上,以后膿皰陸續出現,常排列成環形,膿皰干涸后結痂,但其邊緣可有新膿皰發生,嚴重者可波及全身。病人有寒顫、發燒、譫妄等全身癥狀,也可有嘔吐、腹瀉及蛋白尿等,血鈣含量往往降低。孕婦常發生流產、死胎或嬰兒出生數日后死亡者極多。幸而治愈者,下次妊娠時易復發。

          此外,半數孕婦由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而致眼瞼水腫,也可累及面部和手足。妊娠后期小腿尚可出現紫癜損害。這些皮膚改變一般于分娩后即可消退。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09:58
          不要忽略孕期的皮膚變化  

                從受精卵著床的那一剎那開始,孕婦體內的荷爾蒙就會產生劇烈的變化,造成皮膚上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問題。

            這些皮膚上的變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懷孕時,皮膚正常的生理變化,這是多數孕婦都會發現或感覺到的,大多在產后會恢復正常,因此不需要特別的治療。

            第二類是孕婦常見的皮膚病變,這些問題就要請準媽媽們盡快向皮膚科醫生請教,以免延誤病情。造成自己生理及心理上的負擔。下面我們介紹第二類皮膚變化的特點和性質。

          1、妊娠紋

            這是孕婦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其實妊娠紋是疤痕的一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懷孕時,腎上腺分泌的類皮質糖(一種荷爾蒙)產量會增加。使表皮細胞及掌管胎兒纖維合成的纖維母細胞活性降低,以至細細小小的纖維,出現斷裂。

            二是懷孕中后期,胎兒生長速度加快,媽媽的肚皮來不及撐開,或是體重短時間內增加太快等,都會造成皮膚真皮內的纖維斷裂。常見是在肚皮下、胯下、大腿、臀部、出現紅色、微微凸起、皮膚表面看起來皺皺的細長型痕跡。慢慢地顏色會由紅轉為紫色,而產后再轉為白色、凹陷的疤痕。

            妊娠紋一旦產生,將終生存在并無任何外用藥物可以將之完全消除。避免體重突增、適當的運動與按摩,才是避免妊娠紋產生最有效的方法。

          2、小贅肉

            準媽媽懷孕的后半期,除了發現自己皮膚變黑外,常會在洗澡、洗臉時,無意間在臉上、脖子、腋下或乳房下,摸到一顆一顆、突起來的小贅肉。這種大小約0.1-0.5公分之間,肉色或棕黑色,常常帶有一個細長的柄的小東西,是一種皮膚的良性瘤,學名叫“軟性纖維瘤”。這對健康沒有妨礙,但如果覺得有礙觀瞻,或因磨擦而覺得不舒服,那幺也最好請教醫生。

          3、青春痘

            懷孕時,受荷爾蒙的影響,皮膚的皮脂腺分泌量會增加,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大多數孕婦只會覺得臉變油、鼻子變大。但在少數母親的臉上,甚至前胸、后背、卻會因為毛孔阻塞、細菌增生而產生惱人的青春痘。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09:59
            下面為長痘痘的準媽媽,提出七點建議:

            (1)、保持臉部及全身的清潔。使用適合自己膚質的清潔劑洗臉。洗臉時,輕輕按摩患處,以利毛孔暢通。

            (2)、注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高熱量及辛辣食物。懷孕當中,青春痘長得厲害的媽媽,坐月子時不要吃油膩的食物。

            (3)、不當的外用品會引發青春痘,或是讓青春痘更加惡化。常可見到準媽媽們為了掩飾臉上的青春痘,擦了好厚好厚的粉底,一層又一層的蓋斑膏。其實,這幺做,只會讓毛孔阻塞更嚴重,而對青春痘沒半點好處。

            (4)、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越緊張,越煩惱,青春痘長得越多。

            (5)、不要擠捏青春痘,以免手上的細菌造成二次感染,或是留下永久性的凹洞。

            (6)、把你目前使用的藥品、保養品和化妝品帶給皮膚科醫生過目,讓醫生判斷是否和青春痘有關。

            (7)、配合醫生的建議按時治療,才能得到適當的控制。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10:04
          4、妊娠性皮癢癥

            “癢”是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有時比痛更讓人難以忍受。在懷胎十月的過程中,每五個孕婦當中就有一個曾經有過“癢”的感覺,而其中大多數患者,在皮膚上是可以找到病變的,如疥瘡、濕疹、尋麻疹、藥物疹,或下面提到的妊娠性多形性皮癢癥及妊娠性癢性結節等。

            “妊娠性騷癢”的孕婦,尤其肚皮會最癢,但是除了皮膚上一條條的抓痕外,看不到特別的疹子,發生率在0.2%-2.4%之間,常在懷孕的最后三個月發生。產后,這種癢感會很快消失,只有少數媽媽會持續到產后幾個星期。比較討厭的是,在產后口服避孕藥時,此病可能會復發。妊娠性皮膚瘙癢,可能與動情激素、黃體激素濃度升高,造成膽汁郁積有關。少數孕婦還會與肝功能異常,甚至出現眼白、皮膚變黃等輕微黃疸現象,這些都可在產后恢復正常。

          5、妊娠性多形性皮癢

            發生率在1/240,臨床上可以看到在腹部(尤其沿著妊娠紋),手臂及大腿出現一些紅色的丘疹、斑塊、和像蚊子叮了的膨疹,形狀大小不一,有的還會出現水泡或靶心狀病灶。有些準媽媽在懷孕的最后三個月發病,而且多為第一次懷孕。

            由于這種“癢”會影響孕婦的日常生活及睡眠,因此一定要找皮膚科醫生幫助解決。此病真正的原因還無定論,但有學者認為,這與懷孕后期胎兒快速長大造成媽媽肚皮張力過大有關,也因此懷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媽媽較易發生此病。很多孕婦來到門診,身上抓得血跡斑斑,睡眠更是無法保證,但是她們首先擔心的還是“我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小孩?”根據統計,這種病不但會影響到您的小寶貝,而且他的體重很有可能比一般嬰兒重一些。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10:05
          6、妊娠性癢性結節

            發生率為1/300,發病時間約在懷孕25-35周之間,會持續整個孕程,甚至到產后一段時間。肚皮以及四肢的外側,可看到許多因為劇癢會抓破的丘疹及硬硬的小結節。這種病不會影響到胎兒,但如果下一次懷孕很可能會復發。

          7、磨疹及并發白色念珠菌感染

            孕婦由于體重增加,在皮膚容易相互磨擦的部位,如大腿內側、乳房下方、腋下及肛門周圍等處,會出現一整片紅紅亮亮、痛痛癢癢的斑塊。

            此時,如果不及時求診做適當的治療,往往會患上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紅色斑塊的邊緣會出現一些小小的紅色丘疹或白色膿泡,不僅癢得厲害,如果病灶范圍擴大,有時還會蔓延到陰道,造成分泌物增加。

            母親的產道如果受到念珠菌感染,那幺新生兒出生時,就會因為對此菌沒有抵抗力而受到嚴重的感染,嬰兒會在出生一周后于口腔及身上出現紅疹及膿泡。因此,孕婦對此病絕不可掉以輕心。

          8、霉菌感染

            懷孕時,身體的抵抗力變差,再加上易出汗、易出油,因此造成霉菌感染的機會大增。常見的霉菌病,除了剛剛提到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外,還包括腳氣、灰趾甲、股癬、體癬等。這些病,除了灰趾甲外,大多可通過外用藥得到控制,所以發現病情要及早檢查和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腳氣不一定會癢,有些人只是腳底或腳縫不斷地脫皮,并沒有水泡,就以為不是腳氣而被忽視,而發展嚴重時,霉菌會毫不客氣地入侵你的趾甲。
          作者: Aly    時間: 2008-11-21 10:05
          孕婦皮膚發癢別亂服藥

            夏秋季節,引起孕婦皮膚發癢的原因很多。除季節性皮膚病,如各種癬病、濕疹等引起發癢外,還有蒿草、花粉、風、灰塵、食物、化妝品等物質的過敏反應和蚊蟲叮咬都可以引起皮膚發癢。

            孕婦出現發癢癥狀,雖不是什幺大病,但發癢能擾亂孕婦的正常休息,影響孕婦的情緒,從而勢必影響孕婦的健康甚至胎兒的正常發育。正確的做法是,找出致癢原因,并予以積極治療。
            1.季節性皮膚病致癢,應積極治療濕疹、癬病等,請醫生診治或遵醫囑用藥。2.因過敏致癢,只要找到真正過敏源,皮膚發癢的癥狀便會減輕或消失。
            3.孕婦應睡在蚊帳里,最好不要用蚊香等驅蟲藥物,以免對孕婦及胎兒產生不利的影響。
            如果不是上述原因引起的皮膚發癢,則很可能是由于妊娠導致內分泌改變所致,這種皮膚發癢一般在分娩后可自行消失,用不著治療。

            為了解除瘙癢的難忍之苦,可用熱水熱敷發癢部位,還可用食醋加熱水擦洗瘙癢部位,或用花椒10—15粒加水煮沸,等水溫后擦洗患處,一般可以減輕瘙癢。孕婦皮膚癢,最好不要亂服藥,特別是西藥,以免影響腹中的胎兒。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