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育嬰網

          標題: 勤洗手通風水痘病毒可預防 [打印本頁]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3
          標題: 勤洗手通風水痘病毒可預防
           初春,學生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假期重返校園,但是以冬春季為主要發病季節的常見急性傳染病——水痘卻在這時經常“出沒”在孩子和學校中,應引起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關注。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4
           一種病毒引起兩種疾病

            引起水痘的病毒很奇怪,它擔任了引起兩種疾病的角色,所以,醫學上把它命名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在病毒第一次進入人的體內時,所引起的疾病就是水痘。兒童時期感染這種病毒所產生的抗體,往往因力量太弱,不能將病毒徹底清除掉,所以,人體就與病毒長期“和平共處”,結果病毒像冬眠的蛇一樣,長期潛伏在體內脊髓神經組織中。

            等到年紀大了,當遇到過勞、抵抗力下降、外傷或發生惡性腫瘤等情況時,潛伏在人體的水痘病毒就會乘機繁殖。順著其潛伏的神經來到皮膚,沿著神經分布的部位鉆出來,引起人體再度感染而發生一種新的疾病——帶狀皰疹。這就是病毒引起的第二種疾病。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4
           抵抗力下降是染病主因

            水痘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多見于1~4歲的孩子,嬰幼兒常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年長的兒童或成人可出現發熱。如果未出現并發癥,患者經過2周左右一般可以自愈。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為14~21天,多為15~17天。病初癥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后,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

            出水痘并非是兒童的“專利”,未患過水痘的18~25歲成人和部分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容易感染水痘,通常因過度疲勞、精神創傷、患有其他疾病所致。成人患水痘后常常高燒不退,頭痛、嘔吐等。有文獻報道,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會并發肺炎,出現胸痛、呼吸急促、紫紺等,成人水痘的病程也比兒童長,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4
           患者是傳染源要嚴密隔離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只能在人體細胞核內生存和繁殖,不能在其他動物細胞內生存和繁殖,所以,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水痘的傳染性很強,可以經過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90%沒有得過水痘的人在接觸水痘后可以被感染,接觸帶狀皰疹病人后也能發生水痘。水痘的傳染期很長,因此,對水痘病人要嚴密隔離,至少需要隔離兩周,孩子不要入托或上學,成人也不應上班,以免傳染他人。

            水痘疫苗是一種減毒的活疫苗,接種水痘疫苗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而且保護作用可以長期存在。勿隨意使用退燒藥和激素對于水痘患者,要進行正確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在室內通風換氣時,要注意給患者保暖,以免著涼而加重病情;患者應多飲水,進食清淡、易消化和有營養的食物;注重皮膚護理。包括給孩子剪指甲,避免抓傷皮膚,留下永久性疤痕。最好每天用淋浴的方法為患者洗澡,并用醫生開的藥物涂于患處;切忌濫用藥物如退燒藥、激素。水痘病人千萬不要用激素類制劑涂于皰疹,以防加重病情。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5
          水痘的主要預防措施

            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目前學校、托幼園所和有孩子的家庭要加強水痘的預防,主要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要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干燥后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密切接觸者不必隔離,但要注意進行醫學觀察,如果密切接觸者在觀察期內發病,則按患者處理,未發病可以解除觀察。

            4.接種水痘疫苗后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但是春天也是常見傳染病多發的季節,在“健康北京健康奧運”的理念指導下,北京市政府組織首都醫療衛生領域一批院士、教授、博士等著名醫學專家,最近開始向北京每個家庭贈送一本實用的健康書籍《首都預防傳染病手冊》,它結合了首都市民常見傳染性疾病編寫而成,告訴您怎么避免常見的種種傳染性疾病,比如怎樣預防春季水痘、支原體感染?您知道“莫名其妙”地發燒是怎么回事嗎?“拉肚子”是否應該及時去醫院做必不可少的傳染病專業檢查?《首都預防傳染病手冊》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北京市民健康生活、預防疾病,少得病、不得病,這一切,就是我們經常強調的“健康意識”和傳染病防控知識。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6
            傳染病ABC

            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具有傳染性、流行性和感染后免疫性的一類疾病。各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是肝炎病毒,細菌性痢疾的病原體是疾病桿菌等。傳染病有流行性、季節性的特點。傳染病在人群中可以個別發生,也可以表現為在短期內出現很多同類疾病的病人。不少傳染病的發病人數在每年的特定季節升高,如冬春季多流行呼吸道傳染病,夏秋季易患腸道傳染病。人在患了某些傳染病后可以得到終生免疫,極少再患第二次,如麻疹,而有些傳染病患后只能獲得短暫的免疫力,可以再次發病,如流感、菌痢等。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6
           人為什么會患傳染病

            人患傳染病取決于3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接觸過傳染源,二是要經過一定的傳播途徑,三是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人在患傳染病之前,一定直接或間接接觸過傳染源,就是傳染病患者、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和攜帶病原的動物。其次,要經過一定的傳播途徑,到達并侵入新的易感者體內。有的病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有的是通過糞便—經口途徑傳播。
          作者: 沁蔚媽媽    時間: 2008-3-30 21:07
           傳染病的傳播主要有5種方式:

            方式一:消化道傳播(糞—口傳播)病原體借糞便排出體外,污染水、食物、食具和手,易感者在進食或飲水時獲得感染,如菌痢、傷寒等。

            方式二:空氣飛沫傳播 病原體通過傳染源咳嗽、打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百日咳、流感、麻疹等。方式三:蟲媒傳播 蚊、蚤、蜱、恙蟲、蠅等為重要傳播媒介,在叮咬人時把病原體傳給易感者。如蚊子傳播瘧疾、絲蟲病、登革熱;蜱傳播回歸熱;虱傳播斑疹傷寒;蚤傳播鼠疫等。

            方式四:接觸傳播 接觸病原體污染物而發生的感染,包括皮膚接觸、性交等方式接觸。

            方式五:血液傳播 通過輸血、拔牙、共用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等方式傳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乙肝、丙肝、丁肝)可通過血液傳播。

            第三是人群的易感性。為什么接觸了同樣的傳染源,有的人被傳染,有的人就傳染不上呢?這是因為每個人對特定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抵抗力——即有不同的易感性。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為易感者,他們對該病原體具有易感性。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