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美如花的主人公玫瑰,卻在婚姻中承受著丈夫出軌的痛苦而進退兩難,其境遇令人同情也令人可嘆。讓人不禁想起古代文學中對一類不幸婚姻的描寫:縱然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我們相信,處于婚姻危機中的玫瑰和丈夫都很痛苦。但危機的發生必有其原因,不可不反思。誠然,玫瑰對婚姻的取舍最終將由本人決定;但在做出決定之前,不妨看看是何原因讓他們的婚姻從一開始的看似“堅如磐石”,到最后的痛苦不堪?貌美如花的玫瑰,沒有如己所愿地擁有忠誠的愛情和婚姻,究竟原因何在?
首先,這段婚姻的感情基礎從一開始就存在不平衡的傾斜。社會心理學理論認為,“愛”是一種情感,可以是單向的付出;愛情、婚姻卻必須是雙向的付出;穩定的婚姻關系必須建立在兩個人都愿意為對方奉獻的感情基礎之上。玫瑰婚前所感受的“愛情”似乎是單向的:丈夫因玫瑰的美貌與時尚一見鐘情,鍥而不舍地追求以及感人的“奉獻”,最終感動了她;卻看不到身處愛情中的玫瑰與之相應的行為。由此分析,在玫瑰的情感層面并沒有真正接受丈夫作為自己愛情的歸屬,而是在滿足“被愛”需求的基礎上將感動當作了愛情,因此兩人之間愛與被愛的不平衡關系,從一開始就為這段婚姻打下了動蕩的基礎,也自然會在剛結婚時就說出“好聚好散”那番話。
其次,在婚姻關系的處理上,玫瑰看似極其“信任”對方的做法,也可能會讓丈夫產生被忽視的感覺,甚至折射出本人對婚姻關系中自身責任的忽視。丈夫婚外情的“第三者”相貌和其他條件遠不如玫瑰,卻能令其欲罷不能,這也許正是由于第三者反復糾纏的做法滿足了丈夫被關注、被重視的內在需求,而這恰恰是其在與玫瑰的婚姻中無法被滿足的。換句話說,丈夫用婚外情作為婚姻的補償。從深層意義上講,丈夫處理與“小三”關系中優柔寡斷的表現,反映了其以無意識行為重新吸引、獲得妻子對自己的關注,故而必然不愿離婚。更應引起關注的是,自始至終我們看不到夫妻間進行過有效的交流、溝通與解決,看到的只有逃避、推諉、指責和謊言。是否可以推論,在婚姻危機發生之前,夫妻間交流溝通的方式就存在問題?若此,這恐怕是導致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三,違背了婚姻關系中夫妻均衡發展、共同前進的規則。自玫瑰懷孕“辭去了工作,在家做全職太太”至今已有近十年,與其丈夫的事業相比,玫瑰恐怕只能是“教子”而難以“相夫”了。故夫妻間的距離和角色即拉大與混淆,沒有了共同話題、沒有了顯性的比對,沒有了彼此的激勵和心理上的援助,客觀上“融”為一人,即事業上的依賴與被依賴,終于形成了今日局面。
時至今日,除了離婚的確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即夫妻雙方都能意識到彼此的問題并做出調整和改變。對玫瑰來說,從心理層面作出調整,在情感上重新接納丈夫,承擔起妻子的責任,給予丈夫足夠的關注和關愛。對丈夫來說,必須斷絕婚外情,用成熟的方式與妻子互動,在婚姻內獲得自身需要的滿足。同時,夫妻雙方找到有效溝通和交流的方式。若非如此,這次婚姻中的傷害一定會在各自以后的生活中再次上演。
美貌可以產生愛情,但僅僅因美貌而產生的愛情也許更容易如美貌一般逝去;而婚姻的忠誠則在于雙方的用心經營和彼此付出,后者更是與美貌無關。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