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育嬰網
標題:
想帶好孩子首先改變自己
[打印本頁]
作者:
nxdw_ddm
時間:
2011-1-23 16:41
標題:
想帶好孩子首先改變自己
“想帶好孩子首先改變自己”,孩子使我深深認識了這一點。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沒孩子之前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朋友幾乎都是從小玩到大的也就那么幾個,上班幾年因為干得是會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我還是少說多做,社交圈子很小,特別不善于和生人交往。
有了孩子之后,因為一個人帶他,除了孩子爸爸空閑的時候陪我們外出之外,我幾乎不出門,不下樓。呆在家里我也覺得很快樂,孩子醒的時候陪陪他,睡了做做家務,看看書,最讓我自豪的是一個人帶著孩子的同時我拿到了“會計師”的證書。孩子會走之后,有時我也帶他下樓和小區的小朋友玩一會兒,但這樣的時候不多。
半年前,我要去學開車,孩子的姑姑過來幫我帶他,上午通常是帶他下樓轉一轉,幾天后他姑姑告訴我說;“姐,咱家稻稻就是不和小朋友玩,一下樓不是往小區外邊跑,就是要求回家,說是和小朋友玩沒意思,這幾天試了好幾次,都是這樣。”
看著他姑姑急切的眼神,我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了,而且這問題是我造成的。以前帶他下樓,樓下有小朋友的時候我也喜歡他和大家玩玩,可是那些家長也是我陌生的(因為我是新搬到這個小區的),站到一起不知道說什么,聽著他們說家常里短的,我也不感興趣,孩子更是不知道玩什么,通常就是一小會兒我們就離開了,不是去公園就是上街,或者回家。時間長了,以后再下樓,小朋友叫稻稻,稻稻就很不樂意叫我陪他上公園,(所以我家稻稻最早認識字就是一句話:“媽媽,陪稻稻上公園吧!”現在每天從字前走過,他還都要自己指著讀一遍,然后會心的笑笑,很開心的。這個認字的方法是我從成長之屋學來的,就是三步識字法,一是把孩子平時常說的話語用本子記下來,第二步我用A4紙打印出來也可以用彩筆寫出來,然后和他做游戲,如藏貓貓,過家家了,我記得我當時是把這些他熟悉的字句放在了地上,然后和他玩過橋的游戲,就是用腳踩一張又一張,玩的差不多熟悉了的時候我們又換“踢足球”,把字紙放在床上,我說名字他用腳踢給我,踢不對的時候就要指著再念幾遍,通常都很配合。感覺全認識了,就貼在了墻上,每天有時間就和他一起指著讀一遍,越讀會越熟悉的。我記得孩子最早在書上找到一樣的字是“桃子。”
有一天他拿著嬰兒畫報,指著上面的桃子二字說:“媽媽,看和墻上的一樣,是桃子,兩個桃子。我家孩子在現實中就喜歡找一樣的東西,比如郵購的快樂童謠幾本書里面的插圖有許多一樣的,只是在不同的書里,他就喜歡全部找出來,每找一處都充滿了成就感,喜歡玩電腦上找“罪犯游戲”,有的很不好找的,只有嘴巴一點不一樣,他都找得對,我覺得這在無形之中培養了他的觀察力。
兩歲生日的時候他畫的太陽公公已經很像樣了,有眼睛有嘴巴,我都舍不得丟掉,那可是他的第一幅畫啊!他平時最喜歡找個東西比著畫,如找個光盤比著畫圓圈,反正是見什么拿什么,他的圈圈好像就是這樣練成的,現在我會有意的教他一些簡單的圖形,如嬰兒畫報每期后面都會有一些非常簡單又帶歌謠的小圖畫,挺實用的。)拉的太遠了,一說起孩子好像就有說不完的話,我是真的希望我的方法會對大家的育兒起到一定的幫助,讓每個寶寶都聰明,這樣我們的祖國就會強大,我很有愛國意識的,總希望我們中國最強大,見笑了。
回到正題。寶寶雖然在家表現很好,但他終究是要一個人走路的,是要融入社會的,不合群怎么辦,到幼兒園怎么辦,我一個人想了許多,我覺得要想讓寶寶合群,首先自己得改變。
我找了一個空閑的下午帶了幾本成長之屋的早教資料和他一起下了樓,他根本就不往有小朋友的地方走,目標就是大門口,我和他商量了很長時間,總算同意我過去了,但一直讓我抱著就是不下地,嘴里一直說:“媽媽,沒意思,走吧。”我沒有理他,而是主動和其它小朋友的家長說話,把早教的重要性介紹了一下,別看差不多都是老人,大家都十分的有興趣,爭著看我拿的這些資料,還不停的問東問西,我融進來的時候,孩子也會被感染,其碼他沒再鬧著走。這時候就有老人叫:“稻稻,下來吧,和小朋友一起玩。”并讓自己家的小寶寶過來拉稻稻,我也趁機和他一起蹲在了地上,一起和小朋友玩,但是他總表現的不知玩什么好,差不多就是干站著,我就轉身回了家,拿下來一箱子玩具,這些都是他平時熟悉的,他的熱情上來了,別的小朋友也全過來了,大家玩的挺開心的。
后來幾次都是我們自己帶玩具下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玩的時候我就和家長們聊一聊家常,老人的經驗有好多還是挺好的,也認識了好幾個年輕媽媽,感覺自己生活的圈子大了一點,寶寶也變得合群了。現在每天我都會讓他下去玩一會兒,有時他在窗戶前看到認識的小朋友會主動叫名字,下邊的小朋友也是叫,然后就是迫不及待的要求換衣服下樓,我內向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分的內向,而且不合群,經過努力我做到了,雖然事情不是很大,但為了孩子我在改變自己曾有的處事方法。
第二件的事情就是脾氣。記得不止一次他爸爸開玩笑的說過:“怎么和你媽媽一個樣,你媽生起氣也是那個樣。”雖然知道他爸爸是笑說沒有什么意思的,但說過幾次之后,我注意了,是的,我著急生氣的時候就喜歡大聲的說話,而且性子特別的急,說弄什么就得弄什么,根本不會冷靜的處理問題。特別對待孩子好多時候他不聽話我就大聲要吆嚇他,靜下來也挺后悔的覺得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但下次還是會這樣。所以孩子現在好像真的也是這樣,遇到不順就大叫,性子也特別的急,我也和朋友說過,但都是說這么小的孩子都是這樣的,不用在意,長大就好了,但我還是覺得不是有句話說嗎:三歲看老,我不希望我身上不好的東西在孩子身上看到,有時看自己的媽媽身上有些品質我不喜歡但我也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影子,這個時候我就特別的不喜歡自己,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是這樣,明知是不好的東西干嗎還要繼續呢?
決定了我就特別的注意,有時想發脾氣了就不說話,或者對寶寶說:“媽媽,現在不想和你說話。”寶寶因為小不知道這個是什么意思,通常會有一些好笑的舉動又把你逗笑了,或者一會兒自己就不氣了。和他爸爸說話也特別的注意,不再著急了就大吵大叫,不是怕他爸爸,他早習慣了,我是怕孩子在一邊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下次他也會這樣做,現在我還在繼續堅持,也在逐漸培養孩子好的性格,我不希望在這個本就很浮躁的時代,他的心也變的浮躁,我希望他能腳踏實地的走路,能靜心思索,我想這也是許多父母想做的,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這需要許多年的堅持,成長之屋提供的書籍就是有效防止的“好藥”,讓我們這些年輕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再次“成長”吧!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