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育嬰網
標題:
2007年西安農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關口指日可待
[打印本頁]
作者:
大姐
時間:
2007-11-19 22:15
標題:
2007年西安農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關口指日可待
去年,我市農民人均收入為3809元。今年,能否突破4000元大關,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今年上半年農民收入走勢。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民現金收入人均為2333.85元。如果簡單地用這個數字乘以2,那么農民的全年人均收入便可達到4667元,突破4000元關口指日可待。
但是,根據往年的數據看,農民上下半年的收入構成有較大的區別———上半年,夏糧收入占了全年糧食生產收入的大頭,再一個是春節、五一左右越冬蔬菜、早春蔬菜的價格較高,拉動了農民收入的比重。具體情況,一是政策性增收。我市繼續實行糧食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兩項直接補貼資金10947萬元,比去年增長6000多萬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365萬元;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減少農村學生學雜費支出8378萬元,等等。二是價格性增收。今年上半年,主要農產品糧食、蔬菜、豬肉、家禽價格持續走高,行情看好,效益明顯提升。三是工資性增收。我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了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灞橋區西渠村主任賀喜反映廣運潭、西臨高速等大項目開工,附近村的勞動力都不夠用,還要外鄉勞動力參與建設。
上半年我市農民收入雖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與國內其他副省級城市相比,我市的農民收入屬于最低水平。今年要突破4000元,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還存在不少困難。首先是區域間農民收入不平衡。表現為離城區越近、城市化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農民收入構成呈現區域特色。雁塔、未央、灞橋三個區農民工資性收入占純收入在一半以上,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占純收入20%以上。閻良、臨潼、高陵農民工資性收入占30%-40%,農業產業化水平高,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占一半左右。長安、戶縣勞務輸出有亮點,一村一品有特色。周至縣和藍田縣,農業人口多,農民收入渠道少,種田為主,零星打工,農民收入低。其次是發展資金不足。據調查,部分農戶雖然愿意增加農業投入,但由于手頭資金短缺,貸款手續繁瑣,加之農村信用社改制以來,放貸指標受限,難以滿足農戶對資金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農業生產的投入。
再者,我市農民收入偏低的制約因素中,還存在“三個不適應”:一是農村的經營主體不適應都市農業的發展。農戶的小生產難以應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二是農民的素質不適應發展需要。受勞務工資上漲影響,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人數較往年有所增加,在家務農多為老人、小孩,農技推廣難度加大。外出務工農民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外出務工總數的70%,高中及以上占12%。在被調查者中,擁有專業技術證書的占總數的30%,其中初級證書的占15%,中級證書的占15%。這種知識狀況不利于農民工從業范圍的拓寬。農民進城務工仍存在盲目性,農民只能憑著自己的感覺或朋友的簡單介紹,自己組織或單獨出去打工,且大多從事的是臟、累、差、險工作,勞動強度大,工資低,人均月工資僅在500-1000元之間。
不可回避的事實是,上半年存在的問題,下半年依然存在,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決。令人欣喜的是,下半年,我市迎來了秋糧生產的空前豐收,為農民增收打下了豐厚的基礎。為此,從全年看,我市農民人均收入首次超過4000元基本已成定局。而今年突破4000元的意義在于,表明了我市農村經濟逐年穩步發展,增強了農民群眾運用農業新技術、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信心,為明年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打下了基礎。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