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育嬰網

          標題: 兩三歲背詩就是在扼殺創造力嗎? [打印本頁]

          作者: jjyytd09    時間: 2010-8-26 14:37
          標題: 兩三歲背詩就是在扼殺創造力嗎?

            前不久,看到一個八卦早教新聞“兩三歲背詩扼殺創造力”,我還真不相信。盡管提出這話的人是個院士,曾經任過部長;附和這個觀點的還有一個某師大的教授。但我還是不相信。
            我相信什么?我相信:古往今來,那么多的人成了大家,哪個人在小的時候沒有讀過這些。金圣嘆,明末清初著名評論家,注評的唐詩字字珠璣,他如果沒有讀過,能品評?楊慎,明朝大才子,我們熟悉他的詩句“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誰說不是在唐詩宋詞的醬缸里滾出來的?再說近的,胡適,別的巨著不談,就是那個“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這種意境現代的人已無緣再書寫。
            說白了,如果孩子讀著他們能理解的“小雞跳,小貓叫”、“迎著太陽上學校”這樣的兒歌長大,所謂的“語言只有通過體驗和運用才能被掌握”,那“鄉愁是一張淡淡的船票”、“天上一個月亮,水里的一個月亮”中雕刻出的意境恐怕再無人能續。想近年唱遍大江南北的周杰倫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又何嘗不是古詩、宋詞的意境的再現呢?沒辦法,你就是中國人,是中國人骨子里就有那種文字的傳承,傳承,就是把這些好好地繼承下去,讀下去。
            那些說讀了多少古詩沒有用的人,還是讀得不夠多,體會不到;退一步說,你今天的一點點所謂的判爭事物的能力,就是從這里來的呢。不是嗎?現在,那么的人沒有讀古詩,又有多少有了創造力?
            在空間寫下這段文字后,我還是一個月的時間讓靜宇讀會了100首古詩。這原本也是在我的計劃之中。我從成長之屋購得一套“一個月輕松學會百首古詩”的教材。有書有碟。我大致看了看教材隨附的施教細則。自己總結出一套方法:就是古詩無需一首一首地教,25首一輪,整體重復讀。
            一本書有50首,第一輪,我就從1~25反復讀,指著讀給靜宇聽,放錄音給靜宇聽,不管她在做什么,我要做的就是開口讀,和按下錄音機的播放鍵。第二輪,我從25~50,方法如前,唯一不同的是通過第一輪的熏陶,靜宇和我有了不少互動,她有時興致來了甚至會和我一起讀一兩句。兩輪完成,用了幾天的時間把1~50首串起來讀。一氣讀下來也不過一刻鐘。接著,進行第三輪,50~75首。第四輪,75~100首。
            前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靜宇就會這100首古詩了。
            整個過程,我和孩子——
            一點都不緊張!
            一點都不枯燥!
            一點都不困難!
            一點都不勉強!
            好處是什么呢?孩子愛上讀經了,孩子的語言鮮活泛靈多了。洗澡,她會說“從澡盆上可以看到星星”;下雨,她會說,“下雨天,穿著雨鞋賣小黃瓜”。哪個做媽媽的能夠拒絕孩子聰穎剔透的幸福呢?!
            孩子的話沒有邏輯可言,有的就是豐富的想像力。哦,突然想到,創造力也是需要語言作為鋪墊的。

          作者: jjyytd09    時間: 2010-12-5 17:40
            古詩100首早已讀完,現在,我們在讀成長之屋古典基礎系列的宋詞一百首。偶爾我會把書翻出來讀,讀的時候,都是從頭到尾地讀,50首讀下來,也就10分鐘左右的時間。我一讀,靜宇就貼過來,和我一起讀。見她讀,我并不停下來,而是和她一起讀。我想,孩子在早期的讀書經歷,讀書時一方面,和媽媽在一起也是甜蜜的享受。于我也是幸福的!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m.mmmmmovi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