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愛和樂全能全腦教育音樂》讓學子夢想成真 [打印本頁] 作者: cx1037 時間: 2009-12-3 16:50 標題: 《愛和樂全能全腦教育音樂》讓學子夢想成真 u 音樂成就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愛因斯坦是個古典音樂不離耳、小提琴不離手的偉大科學家。在一次音樂會上,美國教育家郝伯特•齊佩爾博士問愛因斯坦:“音樂到底對你有什么意義?”他答道:“如果我早年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話,那么我無論在什么事業上都將一事無成。”
u 發明在美樂中誕生
日本的大發明家中松一郎,他五十多歲時就有2360項發明申請了專利。他在環境特別幽靜的工作室里,一邊播放古典輕音樂,一邊思考問題,創造的靈感就在美樂聲中產生。
u 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寫道:“如果讓我再活一輩子的話——我一定每周至少聽一次美好的音樂,這樣,我大腦中那些衰弱的部分就可以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失去這些愛好,人生無疑會失去一部分幸福,也許會影響到智力、精神和性格,乃至削弱人生的情感。”
u 德國作曲家泰瑞威勒·韋伯和道格拉斯·韋伯說過:
²
“音樂是通往記憶系統的洲際高速公路”。
u 羅扎諾夫音樂配樂學習法
20世紀中葉,保加利亞的教育家羅扎諾夫研究發現,聽巴羅克時代的每分鐘60拍的音樂,身心會放松下來,在此情境下學習,效率將發生飛躍,記憶力可提高50%以上。為推廣這配樂學習法,保加利亞還成立了羅扎諾夫學院,不少學生在一個月內可學到一門外語。70年代后,這用音樂配合的“暗示學習法” 廣泛地被歐美、前蘇聯等諸多國家采納運用,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u 教育音樂必須經過精心選擇
根據大腦科學的原理,配樂學習、睡眠的教育音樂對頻率、節拍有著嚴格的要求,以每分鐘60—80拍為宜;教育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應中正平和,忌大喜大悲。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名家名曲都可用來做配樂學習、睡眠的教育音樂,流行歌曲更是忌用。教育音樂必須經過精心選擇。著名音樂教育家陳功雄博士經過四十多年的理論研究、偉大實踐,告訴我們配樂學習、睡眠美樂的構成至少要具備五個條件:①無歌詞;②無具體意義;③有藝術價值;④很溫馨、優美的;⑤“與宇宙、生命同步”的。
u 《愛和樂全能全腦教育音樂》超級配樂學習法的功效 《愛和樂全能全腦教育音樂》是著名音樂教育家陳功雄博士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從世界眾多名家名曲中精選的由頂級樂團演奏而成的旋律高雅優美的古典輕音樂。其功效是:開發大腦潛能,和諧愉悅身心,消解學習壓力,提升個人品位。養成積極正面的思考習慣與樂觀開朗的情緒;消除疲勞,提高睡眠質量。提升學習的專注力,增強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
u 音樂生活化,生活音樂化 無論是在家學習、做功課時,還是夜晚睡覺、白天休閑時,低音量地播放《愛和樂全能全腦教育音樂》,都能享受美樂益智陶性等功效,享受學習的樂趣,讓學子夢想成真。咨詢電話400-661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