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方的山巒漸漸模糊起來,山脊上的樹木隊列儼然,猶如緩慢行進的駱駝。河邊的竹林灰蒙蒙一片,偶爾一只歸巢的鳥飛過,只聞啾啾的叫聲,已經分辨不出翅膀的顏色。農人挑著,扛著,往炊煙裊裊的村莊走來,融會在村莊巨大的影子里。晚風輕輕地拂過,帶來夜來香濃郁的氣息。
晚飯后,搬一張凳子,在門前的草坪坐下來。夜是靜的,村莊是靜的,屋旁的香蕉林是靜的;可是,靜心聆聽,世界又是如此的喧鬧,張揚,沸騰!陽光下的世界是白鷺和山花的,夜幕下的舞臺,濃重登場的是蟋蟀和青蛙。白天很難見到他們的影子,到了夜晚,他們全都聚集起來,開始盛大的狂歡。他們歌唱,起舞,他們鼓掌,歡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慶祝生命的神奇和美好。
歌聲嘹亮的,是蟋蟀;在我的老家,蟋蟀被叫做草唧,聽起來更形象,讓人想起《木蘭詞》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詞句;唱得沉穩渾厚的,是青蛙,節奏分明,中氣十足;偶爾劃過的一聲高音,是蟬發出的;還有很多嘰嘰喳喳的鳴叫,我無法辨別是什么昆蟲。
龍眼熟了,跳起身就能摘到。夜來香的香氣濃烈,彌漫開來,熏染了整個村莊。空氣是香甜的,深深吸一口到肺腑里,人就沉沉地醉了。
墻頭忽然清晰起來,晃晃的白。猛抬頭,一彎新月已經懸掛在半空。天幕幽深,群星閃爍。哪來那么多的星星喲,密密匝匝,怎么數也數不過來。地上的人真的跟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么?哪一顆是我的星星呢?看那月亮,彎彎的一撇,猶如姑娘的眉毛。記得小時候,母親教我們的童謠“初三初四鵝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這一天正是初四,剛好是立秋。
不遠處笛聲響起,悠揚清越。笛聲沒有讓靜謐的夜晚顯得喧鬧,反而襯托得越發地寧靜了。笛聲停歇,蟋蟀們的歌唱依舊高高低低,仿佛,是專門為笛聲做伴奏。再側耳聽來,隱約聽見小河流水,歡快地,猶如洋琴奏出的璇律。月色融融,大地抹上了一層白霜,輕柔,溫潤;晚風悠悠,世界寧靜,清爽。紅塵遠了,大地近了,悠揚的天籟之音,輕輕地,輕輕地,滑過我的肌膚,滑過我的心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