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叫患得患失?我先來解釋一下:“患得患失”是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來的。“患”就是擔憂;“患得”就是擔憂得不到;“患失”就是擔憂得到的東西再失去。在《論語》里說的是這樣的意思:一個想做官的人,擔心他得不到官做,于是他就想盡辦法鉆營,行賄當地官員;當一旦他做了官之后,他又“患失”,即怕丟掉官位,于是他又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那么,這樣的官員就不是好官。
在對待孩子學習上,我們家長也存在著這種患得患失的思想。這種思想的主要表現就是:在孩子上學的過程中,我們家長每天都會擔心孩子不能好好學習,擔心孩子分數不高、擔心孩子考不了第一,擔心孩子競賽不能獲獎等等,這就是“患得”;當你的孩子本來就是各方面都很好,都很優秀,分數本來就打很高的情況下,你又擔心孩子由原來的優秀變得不優秀的排名會下降,分數會下降,這就是“患失”。我們大多數家長都是有這種心理的。但是現在看來,這種心理是消極的,也就是說我們家長有消極的患得患失的心理。
本文轉自科學教育法網站,想了解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可百度搜索“科學教育法”
李老師QQ: 48748704
有關科學教育方面的知識可以登陸新浪-UC-官方大廳-在線教育-科學教育法房間,收聽李老師《科學教育法》相關講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