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生活的提高,不少家庭都把最好的營養給寶寶。為什么這么多的寶寶仍然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呢?造成寶寶營養不均有什么原因,又應該如何解決呢?美贊臣奶粉專家為您解憂
寶寶營養不均的成因
現代幼兒吃得好、穿得好,飲食選擇趨于多樣化,使得偏食寶寶越來越多。此外,家長缺乏正確的飲食觀念,也造成現代寶寶營養不均,抵抗力較以前的寶寶差。
營養不均指的是“營養食物攝取的不平衡”,可能是過剩也可能是不足,而過胖或過瘦則是營養不均經過一段時間后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助理教授周怡宏表示,嬰幼兒生長不良常出現在6個月到l歲的寶寶身上,發生的原因眾多,包括副食品添加過晚或不足、奶粉攝取相對減少、能量濃度不足、厭食等,導致某些特定營養素缺乏,對寶寶長期性的生長、發展及健康上,造成負面影響。就一般來說,導致寶寶營養不均的原因,大致上可歸為以下六項:
1按照傳統的飲食方式隨便亂吃。
2.偏食、挑食、選擇食物的種類過少。
3.因營養不良所引起的食欲不佳,導致飲食質量不足。
4.咀嚼不佳,因而無法均衡攝取各種食物。
5.相信食物禁忌,導致某些食物的偏好及限制,致使飲食產生不均衡的現象。
6.不當或過度的藥物使用,或是過多藥膳食補。
小心!營養不均問題多多
0-6歲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寶寶所攝取的營養不均衡,會使整個免疫系統衰弱、肺氣管和消化道黏膜薄弱、也減少體內免疫物質及抗體的產生,亦增加了病原體入侵的機率。
不僅如此,營養供給與神經系統有著一定的關連,當提供的食物來源不平衡時,有可能造成孩子行為發展偏差,甚至是過動或自閉的表現。周怡宏表示,嬰兒出生后3歲之前,是腦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內提供足夠且均衡的營養,對孩子的成長及智力發展是有絕對幫助的。
選對營養素提升免疫力
許多營養素可幫助寶寶增強免疫力,像是維生素a、維生素b群、c、e、礦物質中的鐵、鋅、硒、銅、錳等,都是維護免疫機能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不論缺乏任一營養素,都會影響到寶寶的免疫機能。
當寶寶常常感冒生病時,就要就醫做飲食評估,若寶寶有很明顯的生長不良問題,此時除了要補充蛋白質外,還要特別補充“鋅”。鋅可從深綠色蔬菜與一些肉類中取得,能促進免疫細胞的活性,提升免疫力與增加食欲。
另外提醒家長,過量的脂肪(尤其是過量不飽和脂肪酸)、精制糖、酒精、咖啡因、藥物的攝取,都會降低寶寶的免疫機能。有的會增加自由基的產生(如過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有的會加速營養素的消耗(如精制糖、酒精、咖啡因、藥物等),有的則會減弱免疫細胞的功能,有的還會抑制營養素的吸收(如酒精及部份藥物),這些食物都應避免讓寶寶食用。
導正家中的偏食寶寶
2歲左右起,寶寶開始會對食物的味道、顏色、形狀、溫度等有喜好與厭惡感,這時家長如果因看到寶寶排斥某食物時,便減少甚至不再給予,反而助長了他的拒食情形。想讓寶寶改掉偏食的狀況,以免他營養不良,可從調整寶寶的生活習慣開始著手。
有些爸爸媽咪會對孩子批評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導致寶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建議家長讓他廣泛嘗試各種食物,并多變化烹調、擺盤方式,增加寶寶的新鮮感。而除了正餐外,爸爸媽咪盡量不要給寶寶吃零食,正餐時間若寶寶沒有胃口,不妨帶他出去走走,增加他的食欲。此外,好的用餐環境與氣氛,也會讓寶寶吃得更開心喔。
tryit!改善營養不均可以這樣做~
想要讓寶寶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飲食的內容一定要多種類與變化。有些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制造,需從不同食物中攝取而來,因此均衡的攝取,才能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應讓寶寶適當地接受評估其飲食狀況,了解孩子缺乏哪些營養素,并接受營養指導,以調整、補充孩子的飲食內容。倘若寶寶有咀嚼問題,或是因為偏食、食欲不振、食物禁忌而導致營養不均的情況,就必須攝取營養輔助食品或特殊營養食品,幫助孩子改善飲食的營養不均衡。
除了從飲食上做改善外,爸爸媽咪還要引導寶寶每天做規則性的運動。寶寶會食欲不好,絕大多數是因為活動消耗太少之故,多運動不僅可幫助寶寶促進食欲,還能讓小寶貝更加健康。
養成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定食、定量,不偏食、不亂吃零食。
★飯前洗手,飯后刷牙漱口。
★不隨便將任何物品放入口內,掉在地上的食物不可吃。
★不吃不干凈的食品。
★愛惜食物,不浪費,以快樂和感謝的態度來接受食物。
★進食時,坐好不亂動。
★不邊吃邊看電視。
★吃飯時間不超過30分鐘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