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婆媳論壇里,發了一張“婆婆要體諒媳婦”的貼子,版主重視,朋友們熱心回貼,我很感動,現在談談我所以能理解媳婦,大概是與我早年的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歷,有著直接的關系吧。我五歲沒媽,關于我童年時期所受的酷虐加苦難,在此莫提,以后再續。單說我青少年時期,耳聞目睹了繼母對我兩個嫂子,總是惡語相向,指桑罵槐,雞蛋里挑牛骨頭,無事生非,眨眼都是過錯。她在兩個嫂子之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當大嫂的面說二嫂怎么怎么不好,跟二嫂又說大嫂如何如何不對。說實話,在我的心目中,我兩個嫂子非常好。她們都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女,樸實善良、真誠能干。在四五十年代,一大家子人,分別住在僅有的三間土坯房里,家里、地里的活都由嫂子承擔。兩個哥哥在外鄉教書,早出晚歸,家里什么活都顧不上。那個年代,孩子又多,不管哪個嫂子做月子,什麼營養啦,怎么照顧哇,繼母都是仰臉朝天,不理不睬,漠不關心,只能兩個嫂子之間互相照顧月子,她們起早貪晚辛勤勞作,伺候孩子、料理家務,忙忙碌碌,她們沒有一點兒得閑的時候。可是,狠心的繼母還嫌嫂子做得不夠,總在我父親面前繞舌根,吹陰風、點斜火。有一次繼母又在父親面前編排兩個嫂子的不是,還沒等繼母嘮叨完,父親就不耐煩地說:“看人要多看長處,不要總盯著短處不放。人非圣人,焉能無過。誰還沒點兒錯呀?媳婦們年輕,你這做婆婆的要以身作則,帶頭把日子過好才是”不要總把嘴長到別人身上。父親這段深重的話語,牢牢刻在了我那幼小的心版上。今生來世我都會把這句話,當作與人交往的座右銘。父親從小讀過私塾,學過中醫。是位有修養,有學識、德高望重的老中醫,父親說話辦事很有深度,也很有分寸。經常教育我們:“看人長處莫看短,以誠相待雙方暖”的道理。我從小到老一直就遵循父親的教導:只記人長不計人短。所以我把媳婦的長處都珍藏在心里,每每想起都有一種幸福感,也經常和老伴兒念叨,我們共同分享媳婦對我們的關愛,我倆從內心認可她們。
我沒有女兒,清一色仨男孩。這大概也有利于婆媳之間相處吧,我發現兒女雙全的家庭,婆媳關系緊張的系數稍多一些。希望做小姑子的,頭上都要頂個“賢”字,在媽媽和嫂子之間不要挖洞,要努力拼縫。在哥嫂和弟妹之間,要當說客平風波,千萬不要東一嘴、西一舌,搞的家不和。這一點我的媳婦們都是很好的榜樣,在娘家是小姑賢,在婆家是賢媳婦,娘家的哥嫂、弟妹都非常尊重她們。我的媳婦無論在婆家娘家,敬老行孝,攜夫教子,做的非常到位。我們做公婆的,真的無話可說。
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望婆婆們從心底里,徹底清除以往的不愉快,敞開您們的胸懷,從和兒媳相識那天起,她對您和對您家人的好處,宗宗件件仔細回想一下,然后把她所有的長處,統統裝入你心中,您的感受會不同,冰山會融化,清泉自暢流。婆媳如果能和睦共處,那么共同撐起的半邊天,永遠湛藍無陰云。您的家人才能安然無煩憂。您說是嗎?婆婆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