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5|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今天學習如何教寶寶說話的妙招!!

          [復制鏈接]

          22

          主題

          63

          帖子

          96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96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1-8-24 04:28: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盡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應的回應和滿足。當然,這需要慢慢摸索,不必期望自己一下子就成為孩子“肚子里的蛔蟲”,如果寶寶對你的反應一時不理會,你可以耐心地等上一會兒或借助于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途徑,使寶寶產生反應。此外,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寶寶的表達方式日趨豐富,開始發出各種各樣的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候模仿一下寶寶,它一定很開心。

            只要我們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寶寶就會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類型的方式和聲音來傳達不同的需求,從而和媽媽形成了一個初始的會話模式。這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起點,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高起點。

            使用“媽媽語”

            生活中,對于呀呀學語的寶寶,媽媽(或其他家人)和寶寶說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并采用夸張的語氣說出或重復說出一些簡短的詞語或句子,這就是所謂的“媽媽語”。寶寶非常吃這一套,因為緩慢的語速、夸張的語氣、高揚的聲調和重復,是寶寶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學習語言。這不難理解,想像一下第一次和老外交流,我們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

            “媽媽語”也更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一旦寶寶被吸引,他就會逐漸地安靜下來,注視著媽媽,并通過“咿咿呀呀”的聲音、微笑的表情或其他身體語言來作回應。這種互動一方面是寶寶語言發育的上好土壤,一方面也利于增強親子間的情感連結,促進親子關系的順利發展,為寶寶的人際交往打下基礎。
          我雖然擁護你說話的權利,但我誓死不贊成你的觀點。
          2#
          發表于 2011-8-24 17:49:28 | 只看該作者
          來學習學習嘍
          平靜,平的像織女的胸部,靜的像牛郎的下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