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有高度傳染性。民間稱為“痧子”,為兒科四大證之一,是小兒常見的發疹性傳染病。現代醫學認為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患兒的鼻、咽、眼分泌物,血及尿中,患兒在潛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傳染性,帶病毒飛沫經呼吸道吸入傳播為主要途徑,并可通過污染的日用品、玩具、衣服等間接傳播。本病全年均可見到,而以冬未早春為多見。7個月至5歲的小兒最易患病,幼小嬰兒受到來自母體的抗體保護,所以半歲以內很少發病。病后多獲持久性免疫。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是麻疹時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二經所致。臨床表現為初起有發熱、咳嗽、噴嚏等類似感冒的癥狀,2~3天后口腔出現麻疹粘膜斑,發熱3~4天后,耳后開始出現色如玫瑰,針尖大小的皮疹,以后頭面部、胸背及四肢也陸續出現皮疹。出疹3~4天以后又按出疹順序消退,并可留下棕褐色斑痕,熱度慢慢下降,食欲增加,咳嗽等癥狀逐漸消失,本病在發作期間易并發咽喉炎、肺炎、中耳炎等。
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以兩手大拇指自眉頭向眉梢作分推法,反復操作50次,然后揉太陽30次。
(2)患兒俯臥,家長用全掌推擦兩個風門穴之間的部位,以透熱為度。
(3)患兒俯臥,家長用兩拇指分別在兩旁肩胛骨內側緣從上向下作八字式推動,反復操作100次。
(4)按揉肺俞、大椎穴各1分鐘。
生活注意
(1)對麻疹患兒應早發現、及時隔離、及早治療。隔離患兒不要出門,易感小兒不串門。
(2)良好的護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復,并可減少并發癥。有的患兒護理得當,可不治而愈。如果護理不當,就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此時要及時采取其他治療措施。
(3)室內溫度要適宜,不可忽冷忽熱。保持空氣新鮮。燈光要柔和,避免強光刺激眼睛。
(4)給患兒勤翻身和擦洗皮膚,注意清潔口鼻,如果眼眵過多者,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輕輕擦洗。
(5)供給患兒足夠飲水,在出疹期給于清淡易消化食物,進入恢復期應及時適量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
本文指導 康{堯}小兒推拿中心王德敏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