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寶寶聽話的時候像天使,發脾氣的時候像魔鬼?墒侨绻銓W會這些小技巧,你會發現,你家的寶寶,永遠都是個小天使。
1. 注意力分散法
寶寶的任性往往在于對某件事物的執著,比如一定要拿到你手上的剪刀,或是臨睡的時候突然要求去街心花園看大樹。你堅決地說不,結果可能導致孩子更加的歇斯底里,不如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他忘記先前的執著。
老師巧方法:上課的時候要同時面對好幾個寶寶,總會出現一、兩個孩子不配合。他們會在玩橡皮泥的時候偏要去拿工具架上的毛筆,玩游戲的時候硬要開門出去找大堂里等候的奶奶。很多家長此時會去呵斥寶寶,不過我更建議用些小“詭計”,比如我會把橡皮泥做成好看的小環套在手指上,或是假裝摔一跤讓寶寶來扶我,一旦寶寶的注意力被我吸引我就“得逞”了,他們轉眼就會忘記之前是想發什么脾氣來著了。
2. 和寶寶建立暗語默契
最容易讓寶寶發脾氣的莫過于大人猜不透自己的意思。還不會說話的寶寶如何和媽媽建立溝通呢?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約定你們之間的暗語,寶寶其實完全聽的懂哦。
父母巧方法:我的女兒剛開口說話,這個時候的她性子最急躁,咿咿呀呀的表達不清自己的意思時,就選擇大哭。但是我發現,雖然她說不清,可是完全聽的懂我們的話,于是我們教她,餓的時候就指指自己的嘴巴,尿的時候拍拍自己的肚子(因為寶寶還夠不到自己的小屁屁),類似的動作重復教了幾次,現在已經很少為了這些事情鬧了。而且現在更學會了一邊做動作一邊用語言表達。
3. 給孩子選擇,但不要太多選項
再小的寶寶都希望能有自己做主的權利,當他發現他的這項“天賦人權”被你剝奪之后可是會哭聲震天的!所以,在某些事情,給他一點選擇的自主權,但是,兩個就足夠了,太多選擇會讓寶寶不知所措。
老師巧方法: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盡可能的給寶寶一些選擇的機會。比如畫畫的時候,讓他選自己喜歡的顏料,做動手勞技內容的時候讓他們選擇自己想要的工具,每次兩樣。我們會給他們一些提示:“你想要黃色的還是藍色的?”“你想要小推車還是小錘子?”并且,我們會暗示家長不要干擾小朋友的選擇,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覺得自己像個大人一樣,吵鬧自然就會減少了
4. 給寶寶一點幫助,但不是替他完成
有時候,我們看到寶寶遇到困難,迫不及待的就沖上去幫他解決。可是孩子卻認為你這是在干涉他,反而更加生氣。所以,最好適當的提供一點點的幫助,讓他享受下自己動手獲得成功的喜悅之情。
老師巧方法:幫助寶寶,可以只是給他一點小提示。比如有一次看到一個寶寶在大堂搭積木,每次搭到兩三層積木就倒了,他的媽媽有些不耐煩,花了一分鐘幫寶寶搭好,可是寶寶看起來并沒有因此而感到高興。于是我走過去,和他一起研究為什么積木搭不起來,原來是因為他總是搭的底層小上面大。在我的引導下,他自己完成了,炫耀似的讓媽媽來看,很興奮。我想,有時候,帶領他跳過絆腳石,比直接為他搬開絆腳石的效果要更好。
5. 適當的服軟也沒什么大不了
有時候,以上方法都不管用,但如果寶寶堅持的事情也無傷大雅,不如就順從他吧。偶爾的服軟未必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父母巧方法:有一次,寶寶撿了家樓下許多的樹葉回家,我認為太臟不同意他帶進家門,但是他爸爸說這只是一件小事,于是我表示順從,但是條件是不能將樹葉放在床上,只能在地上玩。于是,老公和寶寶一起坐在地上與那些樹葉呆了一下午,幫樹葉洗澡,用樹葉粘成圖畫,我一看,嗨,還挺有創意的。寶寶玩累了,我順理成章丟掉了那些廢棄的樹葉,也保留了他的樹葉畫,突然發現,這也是美事一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