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大學學生杜雙慶在兒時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舞臺上,他配合著大屏幕中老人的一張張笑臉,以充滿深情的詩朗誦,征服了現場所有的評委和觀眾,毫無懸念地將他所代表的“青年夕陽關懷中心”團隊送上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全國十強之列。
這是9月25日舉行的2010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頒獎盛典的現場。包括“青年夕陽關懷中心”在內,“你好營養”、“翼起美麗”和“綠手指”等十強團隊分別榮獲了聯想集團提供的十萬元公益創業資金。
“中國要強盛,要在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需要中國青年具有奮發向上的精神,青年強則中國強。這些富有責任感的青年人,讓我們備受鼓舞,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聯想控股旗下的企業將把參與公益的重點放在支持創業上,不僅要為創業青年提供資金,還將與青年人分享聯想的經營理念以及26年來的經驗和教訓!”聯想控股董事長兼總裁、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在頒獎現場發表了演講,他表示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將長期地舉辦下去,聯想將和社會各界一道承擔起對國家、對民族的社會責任。
公益新秀登上創業舞臺
當前,青年創業正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隨著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公益領域正蘊藏著巨大的就業和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富有責任感的青年正投身公益領域,在公益領域開拓就業的新藍海。80和90后的青年正成為公益創業的主力軍。
以“飚愛心創未來”為主題的2010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自今年4月15日啟動,經歷了報名、初賽、復賽、公益訓練營、創業實踐和決賽、頒獎盛典七個階段。活動在全國121所高校舉行了校園宣講會,讓9萬多名在校大學生深入了解了公益創業的理念,共收到18,557份公益創業計劃書,超過800萬的青年朋友通過網絡關注并支持活動。
從本屆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十強團隊,是從全國18000多支團隊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他們的創業計劃致力于以創新的公益模式滿足社會需求,分布在環保、教育、社區服務、扶貧等公益領域,充分體現了中國當代青年人濃濃的愛心和無窮的創造力。
事實上,這是聯想集團實施公益創投計劃的第四個年頭。2007年和2008年,聯想集團以“讓愛心更有力量”為宗旨,連續實施了兩期公益創投計劃,為草根公益組織提供資金和能力建設支持。共支持了“山水自然”、“多背一公斤”等近30家公益組織發展壯大。
如何讓更多富有愛心的年輕人擁有公益創業的機會?聯想集團憑借多年實施公益創投計劃積累的資源和經驗,選擇了“公益創業大賽”這樣的切入點。2009年和2010年,聯想以“飚愛心 創未來”為主題實施了兩期青年公益創業計劃,關注和支持青年公益創業,并為優秀的團隊提供創業資金、專業培訓、志愿服務等關鍵支持。四年間,聯想集團選拔和支持了近百家公益創業團隊,他們已成為中國青年公益創業領域的杰出代表,在各個公益領域創造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公益重在“創業”
有別于傳統的商業創業,公益創業以滿足社會公共需求,創造社會效益為核心目標。對于一個公益創業項目而言,具備維持自身發展的“造血”循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大賽評委而言,他們也更青睞這樣的項目。致力于利用地溝油做成肥皂的“綠手指”團隊,憑借創新的公益模式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
地溝油問題曾引起媒體的廣泛報道,一度讓人聞之色變。如果地溝油重回餐桌將會給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傷害;如果流入江河,則會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綠手指”團隊憑借專業優勢有了這樣的想法:利用收集而來的廢油制成肥皂,再將肥皂回贈給廢油提供者。
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僅能夠“變廢為寶”,而且還在充分借助商業收入來實現項目的可持續性。他們在肥皂包裝盒上刊登企業廣告,所得收入來反哺肥皂制造的成本,同時變廢為寶的公益理念,又由此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推廣和宣傳。
今年6月5日,綠手指團隊第一次將公益宣傳活動從校內搬到了街頭,在北京五道口實施了“地溝油變肥皂”趣味活動,引發《北京晨報》、《中國日報》、北京衛視等媒體的廣泛關注。
“綠手指”團隊是本屆大賽參賽項目的一個縮影。很多團隊在公益創業的實踐中,逐漸完成了從“公益活動”到“公益創業”的蛻變。而支持青年成長、推動公益事業創新發展,正是聯想集團實施青年公益創業計劃的初衷。
培養中國的社會企業家
今年7月底,聯想舉辦了2010青年公益創業計劃訓練營。在開營儀式上,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社會與發展總監Ian Robinson曾表示,“在英國,NGO及社會企業等社會組織在傳遞政府服務、解決社區問題、支持社區發展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社會企業在全球增長迅猛,在中國也處在充滿活力的初級階段,在這樣的時代,通過聯想這樣的比賽,年輕人也有機會塑造未來。”
作為兩屆大賽的創業導師,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永光表示:“廣大青年朋友是未來中國公益事業的主力軍。聯想通過持續實施青年公益創業計劃,為中國公益事業選拔和培養了后備力量,也為企業創新地履行社會責任樹立了典范。”
隨著中國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以更加創新的方式踐行社會責任,主動承擔對國家社會發展的責任。在兩屆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劃中,聯想整合了公益生態鏈的資源,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支持青年人成長,關注和支持青年公益創業。
對于這些初踏公益創業舞臺的年輕人而言,企業經營理念和方法的培訓尤為必要。今年7月26日至7月29日,聯想集團在京舉行了為期4天的公益訓練營。聯想特地邀請了陣容強大的創業導師團,為創業團隊提供面對面的專業培訓和指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希望工程創始人之一顧曉今,IBM(中國)運營戰略首席顧問白立新,《21世紀商業評論》執行主編吳伯凡,NPI公益組織中心主任呂朝,北京惠澤人咨詢服務中心主任翟燕,以及聯想控股的5名專家輪番登場、傾情分享,為27強傳授了實用的公益創業知識,提升他們的公益創業技能。
公益創業的道路并不平坦,就像大自然保護協會北亞區總干事長張醒生為十強團隊的寄語,“希望青年公益創業者要像藏羚羊一樣不畏嚴寒和艱難,在公益創業的道路上奔跑不停、勇往直前。”
對于去年的全國十強團隊“CYCAN”和“小考拉”而言,他們對聯想集團提供的全方位支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收獲了更多的信心。經過半年多的考察和評審,倡導應對氣候變化的CYCAN(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和從事親子朗讀的“小考拉親子童書館”,憑借出眾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團隊綜合素質,最終入選了2010年“聯想之星”。今年9月開始,他們與來自全國的科技創業精英一起,學習先進的企業經營理念和方法。
“小考拉親子童書館”創始人馮霞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聯想之星’的核心意義正在于此:將科學家培養成企業家,將公益創業者培養成社會企業的領導者,用企業的方法來做公益,完成自身造血,惠及整個社會!這一創舉或許會給中國目前還比較薄弱的公益事業帶來強勁的生命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