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樓主 |
發表于 2008-3-20 10:01:00
|
只看該作者
給稚嫩寶寶煮雞蛋,要察“黃”觀色
看看卡卡媽懷里熟睡的寶寶,他才生下來一百多天,胃小小的,消化系統都還沒長全,我準備為他做一頓最無菌、最營養、最易消化的蛋黃泥午餐。
做這道最常見的蛋黃泥輔食,會涉及到一個基本功——煮雞蛋!我把幾個雞蛋洗洗放入鍋里,開火煮了三分鐘撈起來其中一個。卡卡爸說:“用冷水泡一下吧,這樣好剝。”我說不行!
很多人煮雞蛋不注意火候。有的人在蛋黃沒熟、還是液體的時候就吃進肚里去了,美其名曰:“糖心”蛋;也有人把雞蛋放鍋里就不管了,覺得煮多久都沒關系;還有媽媽為了節約時間使用“煮蛋器”。這些蛋也許我們大人吃了沒什么事,但是可別以為寶寶也會受得了。
為什么不能用冷水沖呢?因為剛煮熟的雞蛋用冷水沖洗會進去很多細菌(雞蛋的殼內有一層保護膜,蛋煮熟后,膜就被破壞掉了,再放入冷水中,蛋發生猛烈收縮,蛋白與蛋殼之間就形成一真空空隙,水中的細菌,病毒很容易被負壓吸收到蛋內這層空隙中)。不要以為雞蛋殼是密封的,上面是有很多氣孔的呢。如果害怕蛋不好剝,可以先將雞蛋放入冷水里浸濕,再放進熱水里煮,蛋殼不會破裂也容易剝下。
我把煮了三分鐘的蛋冷卻再剝殼,剝開看見雪一樣的蛋白。剝開蛋白,里面的黃流了出來,這種流質蛋黃是不適合給寶寶吃的。我把剩下的雞蛋接著再煮了兩分鐘,撈出第二個剝開。煮了五分鐘的蛋剛剛好,蛋黃干干的呈粉末狀,嫩黃嫩黃的。這樣的蛋黃最適合給寶寶做第一頓輔食,當然,并不是說雞蛋一定要煮五分鐘。各家的火侯不一樣,但是你們都可以在自己家的火上總結,多大的火煮多少分鐘能讓它剛剛熟。我給卡卡爸媽反復看,告訴他們“煮雞蛋就要煮成這樣,煮久了也不行。”卡卡爸爸很好奇,煮久的雞蛋能不能看得出來呢?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于是,我繼續煮最后一個雞蛋以便于做對比,這個蛋共煮了八分鐘。
蛋黃還沒有煮熟,生雞蛋有很多細菌,而且也不營養,里面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會讓寶寶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等。另外,生雞蛋內含“抗胰蛋白酶”,會破壞人體的消化功能。所以,媽媽記住蛋黃一定要煮熟。
當蛋黃的外層有一圈黑色時,這就是煮老了的雞蛋,越煮久蛋黃外圈就會越黑。煮久的蛋雖然沒有細菌,但是把蛋黃中的鐵元素煮出來了。此階段的寶寶特別需要補充鐵。而且煮老蛋黃的蛋白質結構變得緊密,不容易和胃液接觸,這樣就減少了雞蛋被正常消化的機會,而新生的寶寶胃液的消化能力還很弱,千萬不能給他吃。
為寶寶做第一頓人間美食時,一定要練好煮蛋基本功。爸媽們可以多試幾次總結經驗,察“黃”觀色,就能把握住最佳火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