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輔食添加常見誤區

          2007-10-22 22:43| 發布者: babylead| 評論: 0|原作者: MAMACN |來自: 網絡整理



          這種說法沒有科學根據。寶寶也并非僅僅依靠輔食來學習咀嚼,他們吃手指、咬牙膠、嚼玩具,總之把能抓到手的東西往嘴里放,就已經“訓練”了咀嚼能力。

          誤區五:寶寶不愛吃飯的時候,不能隨他便,我要想法設法把吃的塞進去。

          添加輔食的最重要原則是:尊重孩子,讓孩子做主。當孩子閉嘴扭頭表示拒絕時,接受孩子的意愿,千萬不要勉強孩子進食。

          無論多么小的孩子,無論做什么,都需要把握自主權。任何精神壓力都會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導致他們喪失本來應有的能力。

          饑餓感是每一個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因此吃飽肚子也是他們本能會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動之一。進食是孩子的首要任務,什么時候吃、吃多少,都應該由孩子說了算。精神健全的孩子不會餓著自己。

          可惜的是,有些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把吃飯的任務包攬到自己身上,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把吃飯這件本來應該充滿愉悅氣氛的活動,變得神經兮兮、緊張萬分,逼著孩子多吃,一定要吃到自己認為滿意的分量才罷休。

          如果孩子不能夠從進食這件活動中享受到快樂,而是感受到精神壓力,他會很快厭煩吃飯;如果孩子不能夠掌握進食的主動權,他會逐漸喪失掉饑餓感。

          飲食是嬰幼兒學習、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徑。進食從來不僅僅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更是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時開發孩子的社交能力。從一開始的母乳喂養,嬰兒得到的不僅僅是香甜的乳汁,也是媽媽溫暖的懷抱和充滿愛意的關注。到了固體食物階段,小孩子會從進食活動中得到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的愉快感,并且更進一步地感受、認知事物和世界,對父母和環境建立信任感。

          做父母的一定要謹慎行事,與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喂養關系。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孩子和孩子之間差異很大。有些孩子天生就愛吃飯,狼吞虎咽;有些孩子則比較害羞,對輔食采取警惕回避態度,細嚼慢咽,但是照樣茁壯成長。有些孩子一頓飯吃飽,有些孩子則東吃一口、西吃一口,仿佛羊吃草(grazing),但是每一口加在一起,分量就夠了(every bite counts)。同一個孩子的吃飯規律也不一定一成不變,前幾天吃的多,這幾天可能吃的少,前一陣子愛吃的東西,這一陣子可能根本不理,這些都是正常的。看一個孩子的進食量、營養攝取均衡,不是僅僅看一天,而是應該綜合一個星期來看。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相比,接受自己孩子的個性,耐心地對待吃的少的孩子

          123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