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紫薇媽媽 于 2013-3-31 08:55 編輯
現在的醫學越來越精湛,人們的腦細胞也是越來越發達,總是一門心思想著如何賺錢,救死扶傷的醫院成了有苦無處說地獄,誰家沒經歷過一個小病痛去醫院花個大幾百上千還不見好,花錢不說,人還累得半死,逐漸變質的醫療機構激發了人們對病變的認識與了解。
手足口病由南至北泛濫
在冷暖交替、天氣潮濕的季節,加速了細菌滋生。3月15日,2012年度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發布,去年全國傳染病死亡逾1.7萬人,其中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的發病數居于前位。3月份開始,全國各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陸續發出預防手足口病的提醒,各地大小媒體也開始宣傳手足口病的預防。
從發病原理分析,病源傳播有由南向北的趨勢,3月份南方氣溫回暖,潮濕氣候來襲,病菌開始滋生,從而加速了手足口病的發病率,隨著氣溫由南向北逐漸升溫,手足口病發病率開始蔓延至北方城市。
醫患關系緊張,自備預防妙計
搜索關于“手足口病”的微博,居然達49萬條,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真心傷不起。
每每看到這樣的微博總是心有余悸,手足口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小孩患病后,緣于醫院對孩子的診斷總會造成諸多擔心,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理應掌握一些簡單辨別癥狀及防護的基礎知識。為了孩子,非醫者熟知幾條常見病的錦囊妙計,減少孩子病痛的同時,也能降低家庭開支,一舉多得!
手足口病毒只感染0至14歲兒童,成人感染后雖不發病,但能傳播病毒。如果家長攜帶了病毒后與孩子有親密舉動,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那么,手足口病會有哪些癥狀?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
潛伏期:一般感染腸道病毒后,會有3~7天的潛伏期,這期間不會有明顯征兆,但是病毒卻在大量復制中。
發病初期:會伴有發燒、咳嗽、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與感冒癥狀很難區別。在類似感冒癥狀的當天或第二天會出現皮疹、口腔炎,皮疹主要散發在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少數患兒可發生在四肢及臀部。
皮疹表現為粟粒狀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無痛感,數量增多在汗液的刺激下會有癢感。這個時候,粑粑麻麻切忌讓孩子抓撓,過度抓撓會導致繼發感染。
應對策略:一般在病發初期,首先控制體溫,保持皮膚清潔,平常多準備手口濕巾,適時清潔手口;及時更換內衣,勤換洗,勤曬太陽,勤喝水,勤修剪指甲,皮膚瘙癢處可局部外涂爐甘石洗劑,涂抹一些局部用的抗菌藥膏(千萬不要用含激素的藥膏哦),一般2~5天內水皰會慢慢干燥結疤,結疤后自動脫落就完全康復了。
家庭護理的基本:休息,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清潔護理:時刻保持皮膚干凈衛生,記住15字口訣,“常洗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另外給嬰幼兒準備適量的手口濕巾,注意皮膚的清潔,特別是吃生鮮食物后,及時給孩子清潔口腔,減少病菌感染。
飲食護理:患病期間,孩子的消化功能減弱,飲食上應給予易消化的營養食物,多以清淡、流質食物為主,外加新鮮蔬果。伴有口腔潰瘍癥狀的患兒對維生素B2和維生素C需要量大,疾病期間的飲食中可以多配合此類含量豐富的新鮮蔬果。病愈后可及時補充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