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2|回復(fù):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心母愛表達不當傷害寶寶

          [復(fù)制鏈接]

          0

          主題

          599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09-3-29 10:3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緊張、焦慮、急躁、害怕、漠視……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伴隨著媽媽,那么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即便他還不懂得表達,也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告訴你: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擔心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急躁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忽略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過度重視”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焦慮

          0

          主題

          599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2#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3-29 10:40:16 | 只看該作者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擔心


            孩子的表達方式:周末發(fā)燒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樂樂和他的媽媽就成了星期天醫(yī)院急診室里的常客,原因是樂樂經(jīng)常會在周末無緣無故地發(fā)燒。樂樂媽媽很擔心,帶著樂樂做了各種各樣的身體檢查,可也沒查處有什么問題。除了“周末發(fā)燒癥”外,樂樂一切正常。樂樂媽媽很少在周末帶樂樂出去玩,因為她總是擔心樂樂會在外面突然發(fā)起燒。即便是出去了,她也會老是問樂樂:“你有沒有不舒服?”或者是叮囑樂樂:“如果不舒服趕快告訴媽媽!”樂樂的“周末發(fā)燒癥”已經(jīng)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專家支招:如果樂樂的身體檢查都正常的話,問題應(yīng)該是出在樂樂媽媽身上。很可能是樂樂媽媽的焦慮情緒間接地影響了樂樂的身體狀況。這種情緒上的影響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了,例如產(chǎn)后喂養(yǎng)新生兒的媽媽如果總是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而處在焦慮狀態(tài)下的話,盡管新生兒還很小,也能夠受到媽媽的影響,出現(xiàn)總是哭個不停、煩躁、睡不安穩(wěn)等不良反應(yīng)。孩子生病是正常的,而且現(xiàn)在的醫(yī)療服務(wù)水平已經(jīng)提高了很多,即便周末孩子生病了,也隨時能夠找到醫(yī)生就診,沒有必要總是憂心忡忡的。建議樂樂媽媽從現(xiàn)在開始不要再跟孩子提“不舒服”的問題,周末帶孩子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玩。

          0

          主題

          599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3#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3-29 10:41:29 | 只看該作者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急躁  

            孩子的表達方式:口吃

            平平的媽媽是個急脾氣,說話做事都像一陣風。可是平平總是畏手畏腳的,膽小怕事,一遇到陌生人就吞吞吐吐地說不清楚話,媽媽越是催,平平越是叫不出來,甚至還會口吃。為了平平口吃這個毛病,媽媽著實費了不少的勁,看專家門診,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教平平說話。不過,大多數(shù)學說話的過程都會以這樣的結(jié)尾告終:“平平聽媽媽說‘叔叔’,跟著媽媽讀,大點聲!對!快點,再說一遍!快說!你這孩子怎么這樣,跟著媽媽說,快呀!”結(jié)果是平平的口吃沒有改善,反倒是平平媽媽越來越?jīng)]有了信心。

            專家支招:口吃很可能是精神緊張造成的。平平媽媽的急躁情緒對孩子的表達構(gòu)成了干擾,因而出現(xiàn)了以上的表現(xiàn)。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階段,父母的引導(dǎo)尤為重要。應(yīng)該多鼓勵,不要老是催促孩子。在孩子學習說話的時候,不要經(jīng)常打斷他,應(yīng)該鼓勵他把話說完,并且在適當?shù)臅r候幫助他。孩子的思維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不完善,表達很可能會相對置后,也許會有口吃的癥狀發(fā)生,家長應(yīng)該安慰孩子,例如“寶寶別著急,想好了再說。”

          0

          主題

          599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4#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3-29 10:42:30 | 只看該作者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忽略  

             孩子的表達方式:啃手指

            毛毛3歲了,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是個人見人愛的漂亮寶寶。不過如果你和他呆上一會兒,就會發(fā)現(xiàn)他總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著,無論媽媽怎么告誡他,或是溫柔地制止他,都無濟于事。

            毛毛的媽媽是一家外企的高級職員,平時工作非常忙,經(jīng)常是好多天見不到毛毛一面,毛毛從小由保姆照顧。等到發(fā)現(xiàn)了毛毛啃手指的毛病,平時一向很自信的她,也開始變得束手無策。毛毛媽媽帶著孩子去過很多醫(yī)院,做過各種各樣的檢查,醫(yī)生的答案都是:這孩子沒有病。那么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

            專家支招:啃手指有很多原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會導(dǎo)致這種情況的發(fā)生,例如:缺鋅、缺鐵等。醫(yī)院的檢查排除了這些病理性原因的可能性。從分析的情況看,毛毛吮手指的舉動應(yīng)該是一種典型的自慰癥的表現(xiàn),屬于無臨床病理變化的心理障礙。問題的誘因應(yīng)該出在毛毛媽媽的身上,繁忙的工作讓她忽略了孩子對于母愛的向往。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guān)懷,毛毛才會用啃手指這種方式來自我安慰。

          0

          主題

          599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3-29 10:42:52 | 只看該作者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從“內(nèi)疚”發(fā)展到“過度重視”  

            孩子的表達方式:厭食

            園園是個早產(chǎn)兒,從生下她的那天起,媽媽就老是覺得對不起她,沒有給她一個和其他孩子一樣的健康的開始。在保溫箱里躺了15天后,園園回到了媽媽身邊。從那以后,媽媽就辭了職專心在家里照看起園園。媽媽照看園園太精心了,就連吃母乳都要先擠到奶瓶里量好了量再給園園吃,生怕奶水量不夠,媽媽又不知道。而且會嚴格地按照書上的要求,每天喂6次,一次都不能少,不管園園是不是真的餓了。久而久之,媽媽發(fā)現(xiàn)園園開始不愛吃奶了,經(jīng)常是把奶吐出來,要不然就是抗拒奶嘴。真是把園園媽媽急死了!

            專家支招:像園園媽媽這樣的情況現(xiàn)在越來越多,因為家里只有一個孩子,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哄吃飯的情況也是有的。孩子是個個體,有他獨立的個體特征,不可能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一樣。因此盲目地按照書上教的方法,刻板地教養(yǎng)孩子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拒絕吃,說明孩子并不餓,孩子對饑餓有本能的反應(yīng),如果餓了,即使他還不懂得表達,也會用哭聲告訴你的。對于大一點的孩子,情況也是一樣的。沒有必要一家人追在孩子后面,只為了讓他能多吃一口飯。即使這頓不吃也沒有關(guān)系,很可能只是因為他不餓,到了下一頓就會吃得很香了。

          0

          主題

          599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3-29 10:43:26 | 只看該作者
           媽媽的不良態(tài)度:焦慮  

            孩子的表達方式:尿床

            有一件事讓隆隆媽媽非常苦惱,那就是6歲的兒子依然會隔三差五地尿床。隆隆媽媽每天中午過后不敢讓孩子多喝水,也不敢讓孩子玩水,去晚上臨睡前都要提醒隆隆上廁所,半夜還會親自去叫隆隆起夜。她帶隆隆看過醫(yī)生,醫(yī)生并沒有發(fā)現(xiàn)隆隆有什么身體發(fā)育上的缺陷。嘗試過各種辦法后,隆隆的夜尿癥仍然沒有好轉(zhuǎn)。隆隆媽媽的焦慮癥卻日加嚴重了。

            專家支招:尿床的孩子精神上是很緊張的,家長更要注意不要時時刻刻叮囑孩子,這樣會加重孩子的緊張。可以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控制能力,例如,孩子有尿意的時候,應(yīng)該讓他控制一下,有意識地鍛煉括約肌的功能。另外應(yīng)該讓孩子注意鍛煉身體,不要讓孩子過于依賴家長,并適時地鼓勵孩子的進步,增強他的自信心。還需要提醒的是,尿床的孩子跟玩水是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的。相反地,孩子玩水時,水對于肌膚的刺激可以練習孩子的反射能力,減少夜尿的次數(shù)。

            編后語:日本的一位醫(yī)生把這些因為媽媽的原因所造成的孩子行為的異常稱為“母原病”。這些行為的異常通常沒有什么病理上的表現(xiàn),在醫(yī)生那里算不上病,通常會被我們所忽視。但是這些亞健康的表現(xiàn)確實會對孩子的健康有一些不良的影響。我們并不想因為這篇文章給媽媽們帶來內(nèi)心的恐慌,只期待著通過我們的故事能夠提醒家長,反省一下自己的表現(xiàn)和教育方式。看一看是否你的情緒是否也對孩子造成了污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