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樓主 |
發表于 2009-8-15 10:11:36
|
只看該作者
孕期媽媽受病毒感染 易引起胎兒先心病
專家強調說,特別是母親在懷孕早期(2個月內)患流行性感冒、風疹、腮腺炎、柯薩奇病毒感染等疾病,就可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導致心臟畸形。
另外,母親服用鎮靜劑、四環素類藥、抗癌藥或母親患糖尿病、高血鈣以及其它慢性疾病引起宮內缺氧,并與放射性物質接觸等都可使小兒患先天性心臟病。以上均是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孕期媽媽必須避免這些不利因素的發生。一般也建議,高危孕婦在懷孕5-6個月的時候,做心臟彩色B超以篩查先心病的胎兒。
體弱瘦小的孩子警惕“先心病”
一般來說,按病情輕重不同,先心病會不同程度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降低抵抗力,而且,一部分先心病患兒的病情是隨年齡發展的,如不及時治療,隨著肺動脈壓力增高或心臟增大,到了晚期便會失去治療機會。資料表明,先心病患兒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到1歲時有一半死亡,到2歲時有2/3死亡。
專家說,有部分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患者在嬰幼兒、童年、少年時期被診斷出來,有些則是在成年以后才被發現,耽誤了治療時機。因此,家長提醒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尤其要引起重視:
經常感冒,反復出現支氣管炎、肺炎;
嬰兒喂奶困難或拒食、嗆咳,常出現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蒼白、憋氣等現象;
患兒的皮膚持續出現紫紺,尤其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這些部位表現最明顯;
幼兒在行走或玩耍時常會蹲下片刻;
幼兒手指及腳趾末節粗大、顏色變暗;
幼兒時常會喊累,多汗,口唇、手指、耳垂等部位發青、發干;
患先心病的嬰幼兒發育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表現為瘦弱、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
幼兒出現胸痛、暈厥。
覃麗君說,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體征是心臟雜音,但在新生兒時期有半數以上孩子的心臟都有柔和的雜音,但以后確診有心臟病的(3個月以后)只占1/7。所以,對于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不僅僅聽心臟雜音,還必須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方能確定診斷,必要時還需進一步做心血管造影以確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