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0|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寶寶發燒不同體溫不同處理

          [復制鏈接]

          0

          主題

          410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09-7-9 08:4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寶寶發燒的溫度不同,其實處理的方法也很不相同。現在讓家長們更加清楚,如果寶寶發燒應該如何給與寶寶最舒服的護理。
            體溫37到38℃時:不必著急退燒
            發燒本身又幫住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時不必急著退燒的。
          盲目退燒往往引發很多不良反應,由于退熱快、出汗多,易導致虛脫、循環系統的問題。  體溫38到38.5℃時: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多喝水
            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洗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熱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10到15分鐘,約4到6小時一次。多給寶寶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體溫38.5℃以上時:考慮使用退燒藥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考慮使用退燒藥,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到6小時。常用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水劑: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
            錠劑:由于給寶寶喂藥比較困難,很少使用這類劑型的退熱藥,大部分已經被各種退熱糖漿代替。
            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但使用次數很少,因密集使用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得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等。
            針劑:大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寶寶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后以不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小編提醒:
            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并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將劑量增加。
            體溫39℃以上時:加用冷水枕
            可在使用退燒藥的基礎上加用冷水枕,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溫度也不會太低,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但不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體溫超過40℃時:溫酒精拭浴
            用溫酒精擦浴可降低全身的溫度,要注意一定要用“溫水”加上70%的酒精,以1:1的比例稀釋,稀釋后的水溫約為37到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寶寶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擦拭后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到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且體溫超過40℃以上不易退時使用。
            寒顫時:適當增加衣服
            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出汗時:適當減少衣物
            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0

          主題

          6

          帖子

          0

          積分

          新生兒

          積分
          0
          2#
          發表于 2009-7-10 11:23:23 | 只看該作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