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生病了,父母急。但就目前的治療方法看,多半是打針吃藥,如果能夠醫好,那還好說,但對小孩子有沒有副作用,誰心里都沒有底...
小兒推拿
適用6個月以上、9歲以下的小兒,不打針、不吃藥,治療效果好(3歲以下效果最好),包括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肺炎、腹痛、腹瀉、便秘、嘔吐、厭食、疳積、遺尿、夜啼、斜頸、小兒麻痹后遺癥、小兒腦癱、近視、生長發育遲緩等。
推拿
主要治療各種軟組織扭挫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痛、腰椎骨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關節炎、肩周炎、頭痛、失眠、胃痛、胃下垂、慢性腸炎、及部分婦科病(閉經、痛經、盆腔炎)等。
小兒推拿簡介:
小兒是指自胎兒至青少年這一時期,分為胎兒期(小兒在母體內,大約280天)、新生兒期(自出生至生后28天)、嬰兒期(出生至滿1周歲之前)、幼兒期(1周歲后到滿3周歲之前)、學齡前期(3周歲至6周歲)、學齡期(6周歲至13周歲)、青春期(少年期、13歲至18歲)七個時期。
小兒推拿源遠流長,在很多中醫古籍中都有論述,到明代已形成獨立體糸并盛行于明清時期。“推拿”一詞就始見于小兒推拿著作。小兒推拿可概括為以下二大作用:
一、治療作用:小兒推拿療法對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療效高、見效快、無副作用,患兒樂意接受的特點。其療效之好特別是對一些疾病的獨特療效,得到了中西醫務人員的肯定。例如對嬰幼兒腹瀉、嘔吐、腹痛、厭食、夜啼、咳嗽、便秘等病, 經過一次治療后的有效率高達90%以上。對小兒肌性斜頸、斜視、小兒麻痹后遺癥等用推拿治療可免除手術之苦;對感冒、哮喘、驚風、遺尿、疳積、佝僂病、營養不良等均具有獨到之功效。
二、保健作用:經臨床研究表明,推拿能促進小兒腸的吸收功能,提高患兒體質,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推拿后白細胞總數增加,白細胞的噬菌能力可明顯提高,血清補體效價增加。作為保健推拿可增強小兒的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消化與吸收。每周3-5次的小兒推拿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大有好處,身高及智力明顯高于同齡兒童,是最好的小兒保健方法之一。
小兒保健推拿四法
1、健脾法
處方: 補脾、摩腹各5分鐘,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補脾:脾穴在拇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自指尖推至指根為補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攏,按順時針方向,揉摩整個腹部。
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處。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兒俯臥,醫者用雙手拇指指腹與食、中二指捏緊脊柱皮膚,邊捏拿邊向前推進,自長強穴損壞至大椎穴為1遍,每次3~5遍。為了加強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處方:清肺、平肝、補脾、清天河水各5分鐘。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無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為清肝,亦稱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醫者食中二指并攏,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稱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勻,向前推動,不可歪斜。
3、安神法
處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鐘,搗小天心50次,揉摩兩手十指面2分鐘。
【操作方法】
揉摩兩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兒十指指腹面,按順時針方向揉之。然后將兒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無名三指并攏,輕輕而有節奏地叩拍督脈,自大椎向下經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鐘,在相當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4、益智法
處方:揉二馬30分鐘至1小時。
本文轉自<康*堯>小兒推*拿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