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欣小時候媽媽沒有空很少抱她下樓玩,都是自己在家和積木做伴,和玩具做伴。直到1歲多后,媽媽才抱她到小區(qū)里去玩。第一次到外面接觸新朋友的小欣,眼睛有興奮,有好奇,還有些些的害怕。每當(dāng)有小朋友過來和她打招呼的時候,她總是害羞的把媽媽抱住。這時候媽媽總是鼓勵小欣,“看這位漂亮的姐姐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們小欣和姐姐一起玩游戲好嗎?”“小欣最棒了,我們和姐姐握握手好嗎?”慢慢的出去多了,小區(qū)里的小孩基本都熟識起來。小欣也慢慢和很小朋友玩成了一團(tuán)。從不足一歲到三、四歲,從咿呀學(xué)語、蹣跚學(xué)步到口齒伶俐、滑輪代步,不同年齡階段的都有。但小孩畢竟是小孩,童言無忌、不諳世事,難免會有摩擦、起沖突。
有一次,小欣帶著她心愛的玩具和爸爸一起開開心心的出門,結(jié)果哭的可憐兮兮的回來。我一問,原來,平時和小欣玩的很要好的一個小朋友看到小欣的玩具很喜歡,就搶走了,小欣不開心也去搶回來,就這樣一來一往,小欣傷心的哭了。小欣從小獨占意識就很強(qiáng)。俗語講:“從小看苗,三歲知老”這就讓我意識到,應(yīng)該讓孩子學(xué)會分享。讓小欣學(xué)會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分享快樂。懂得如何分享,一份快樂將變成多份快樂,快樂之下,與人相處。
在給小欣講故事的時候,我特定挑了-布-奇-樂-樂-園里的一個小故事:-布-奇-與小米一起玩堆積木的游戲,小米幫-布--奇-撿來一個積木,-布--奇對小米說謝謝。雖然是個很簡單的小故事,但教育意義非凡。--布--奇是小欣最喜歡的好朋友,我就拿--布--奇做榜樣,對小欣說,“看小獅子--布--奇--真棒,不僅懂得和朋友分享積木,還是個很有禮貌的好孩子,這樣的孩子才能有很多朋友。你看,--布--奇--就有很多好朋友,有小米,小艾,阿迪...”小欣不由自主的和我一起數(shù)起來,小欣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布--奇-迷。
媽媽問:“--布--奇--的好朋友多嗎?”
小欣回答:“多”
媽媽又問:“--布--奇--每次都和朋友們玩的開心嗎?“
小欣回答:“開心。”
媽媽說“--布--奇--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他有玩具都和小朋友一起玩,你看他們玩的多快樂呀,我們小欣也要做個好孩子,這樣才會有很多的朋友一起玩。你說好不好?”
玩樂是需要有朋友的參與,沒有朋友的參與,一個人的玩樂,會很顯孤單。雖然我的話要小欣完全懂那是不可能的,但從那時候開始,在小欣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我都會慢慢的教育她,教會孩子說謝謝。肚子餓了,要給拿過奶瓶的媽媽說謝謝;爸爸給自己削好了蘋果,要說聲謝謝;朋友給自己拿來玩具,要說謝謝。慢慢地,小欣的朋友多了起來。有玩具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好吃的總是先給爸爸媽媽最后才是她自己。有一天晚上我又給小欣講故事,小欣突然說了一句:“媽媽我現(xiàn)在和--布--奇--一樣有好多好多的朋友了。” :)原來孩子在一天一天的長大,悄悄的把媽媽說過的話都記在了心理。孩子的懂事讓我很欣慰。
讓孩子學(xué)習(xí)禮貌用語,不僅僅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更重要的是讓寶寶意識到自我與社會的關(guān)系,形成科學(xué)正確的自我意識,現(xiàn)在有些小孩,太看重自己,認(rèn)為他人為自己所做的都是那樣理所當(dāng)然。太過自我中心,認(rèn)為所有的人都得遷就自己,圍著自轉(zhuǎn)。這樣是不好的,會很嚴(yán)重的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和社交關(guān)系。
--布--奇--里有這樣一段寫給家長的話和大家一起分享:
2-3歲的寶寶開始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玩游戲的時候,知道理解同伴的感受,會有一些出讓玩具的行為。
小月齡的寶寶:有的寶寶還不能自發(fā)地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家長可以適時引導(dǎo)寶寶的分享行為。
大月齡的寶寶:當(dāng)寶寶開始喜歡和多個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當(dāng)中,寶寶的分享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對寶寶的友好行為家長可以多多鼓勵和表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注冊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