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兒腦癱的表現癥狀

          [復制鏈接]

          83

          主題

          86

          帖子

          184

          積分

          幼兒園小班

          Rank: 2Rank: 2

          積分
          184
          QQ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11-6-6 01:14: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怎樣早期發現孩子患有小兒腦癱?

          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小兒在不同時期的正常生長發育規律,經常居家測試孩子的運動能力,并了解小兒腦癱有哪些癥狀。這樣,當孩子有了問題時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1、新生兒期

          新生兒期是指出生28天以內的嬰兒。小兒腦癱在新生兒期一般沒有明顯表現,不容易被發現。但如果父母注意觀察,有些跡象還是可早期發現的。
          正常新生兒能力:

          * 覺醒狀態時能注視物體,并追隨物體移動方向,尤對顏色鮮艷的物體更容易表現出興趣。

          * 對光較敏感,遇到強光刺激會閉眼。聽力很好,如在耳邊輕聲呼喚會把頭轉向發聲方向,有時還會用眼去尋找聲源。

          * 觸覺很靈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觸之即有反應,會出現眨眼、張口、縮回手足等動作。

          * 雖然運動多屬無意識和不協調,但很愛動,近滿月的新生兒被抱起時,頭可維持極短時間直立位,如把手指或玩具放入手掌心會抓得很緊,不輕易松手。

          * 出生后即有與環境互動、與成人互動的能力,會追隨大人說話或微笑,會用哭叫喚起大人的注意。

          腦癱新生兒表現:

          * 腦癱患兒上述行為能力明顯缺欠,好像對周圍一切都沒有興趣,反應性很差,動作明顯減少,就連吸吮能力都很差,經常出現嗆奶。

          * 如果請醫生檢查,還會發現覓食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減弱,或根本不出現。

          貼心小叮嚀:

          父母可經常測試一下寶寶的行為能力,看看他們對周圍的反應能力、運動能力等各方面是否正常,發現異常時及早咨詢醫生。




          2、嬰兒期

          嬰兒期是指從出生28天到1周歲的孩子。一般到了嬰兒期,隨著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加快,腦癱的許多癥狀陸續表現出來。首先,最容易發現的是運動發育落后,同時還會出現一些異常姿勢或動作,有的孩子出現智力發育落后等表現。民間有這樣一個順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對嬰兒時期運動行為發育規律的粗略概括。

          正常嬰兒能力:

          * 1-2個月時,仰臥會用腳踢東西,抱起時試圖把頭維持直立,遞玩具時可無意識的抓握片刻。

          * 3-4個月時,俯臥能較穩抬起頭,會用雙肘支撐上身,頭可隨意轉動,還可翻身,抱著立起時兩腿已能支撐身體。

          * 5-6個月時,仰臥位會常抬起頭和腿,可自如翻身,俯臥時有想爬跡象。能用雙手支撐著坐一會兒,扶立時雙下肢可負重,高興起來就會上下跳動不已,會主動抓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 7-8個月時,自己用手支撐胸腹使上身離開床面,可在原地轉動身體,會用雙上肢向前爬。可獨立坐很久,從坐位躺下,還可扶欄桿站立,由站立位坐下。

          * 9-10個月時,可靈活向前、向后爬,能扶床欄桿站立很穩,并能推車行走,用拇指和食指對捏拿東西。

          * 11-12個月時,可獨立站立、行走,會彎腰拾地上東西,能用手捏起硬幣、花生米等小物品,會把手中玩具遞給別人。

          腦癱嬰兒表現:

          * 腦癱嬰兒運動發育落后,不能達到上述相應月齡孩子具備的能力。

          * 肌張力及姿勢異常,如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豎立抱起時雙腿伸直內收、兩腿交叉呈剪刀狀、上肢肘腕關節屈曲及手經常握拳而拇指內收。

          * 主動運動少,5個月后仍不能主動伸手抓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總用一只手去抓取。

          * 出現異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遲消失,而正常保護性反射減弱或不出現,還可能出現一些病理反射。

          貼心小叮嚀:

          經常測試一下孩子的行為能力。嬰兒期是小兒生長發育最迅速、大腦發育最快、代償能力最強的時期。如在這一時期盡早發現異常,進行早期訓練和治療能最大限度挖掘大腦潛力,促進腦組織代償性恢復。




          3、幼兒期

          幼兒期指1-3周歲的孩子。這一時期的孩子已具備許多行為能力,如有異常很容易被發現。所以,小兒腦癱癥狀在幼兒期較為明顯,容易作出診斷。

          正常幼兒能力:

          * 1歲時會走路,手指也很靈活,會用拇指和食指對捏拿取小東西,能說簡單單詞。

          * 1歲半時能自己蹲著玩,會扔皮球,會爬臺階,可在地上跳躍,會自己進食和用杯子喝水。

          * 2歲時能用雙腳跳,可以跑得很穩,手的動作也很準確,能完成簡單的動作,能用簡單句子表達自己的愿望。

          * 3歲時能跑能跳,會騎小三輪車,會自己吃飯穿衣,會說歌謠會唱歌。

          腦癱幼兒表現:

          * 出現肢體運動障礙,不會走路或走路姿勢異常,如腳尖著地、剪刀步態、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運動不靈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總用一只手去拿東西;

          * 出現智力落后、語言發育落后或語言障礙,或有視力異常、聽力減退等。

          * 出現認知和行為異常,表現為興奮多動或孤獨脆弱等。

          * 有的腦癱患兒出現手足徐動、共濟失調、肌張力低下及強直、震顫等。

          貼心小叮嚀:

          幼兒期發現小兒腦癱已不算早期了,父母千萬不要拖延,最要緊的一定抓緊治療和訓練。治療和訓練越早,恢復得越好。
          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過于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心碎了,還得自己動手把它粘起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