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胎兒是否有記憶這一問題曾經引起了不少國內外學者、專家們的許多爭議,并對此進行了長期的深入研究。西班牙薩拉戈薩省一所胎兒教育研究中心對“腹中胎兒的大腦功能會被強化嗎”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胎兒對外界有意識的激勵行為的感知體驗,將會長期保留在記憶中直到出生后。而且對嬰兒的智力、能力、個性等均有很大的影響,有關研究表明胎教是教育的啟蒙。由于胎兒在子宮內通過胎盤接受母體供給的營養和母體神經反射傳遞的信息,使胎兒腦細胞在分化、成熟過程中不斷接受母體神經信息的調節與訓練。因此,妊娠期母體“七情”的調節與子女才干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
加拿大哈密爾頓樂團的著名交響樂指揮家鮑里期·布羅特在回答記者問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也許聽起來有些奇怪,但的確在我出生前音樂就已經是我的一部分了。”“噢,那是在我年青的時候,當我發覺自己有異常的天才時,我感到疑惑不解,初次登臺就可以不看樂譜指揮,大提琴的旋律不斷地浮現在腦海里。而且不翻樂譜就能準備地知道下面的旋律。有一天,當母親正在演奏大提琴的時候,我向她說了此事,由于腦海里總是清晰地浮現大提琴的旋律。所以,引起了母親的興趣,當母親問我腦海里浮現什么曲子時,謎被解開了。原來我初次指揮的那支曲子,就是我還在母親腹內時她經常拉奏的那支曲子。” 西德一位醫生保羅·比庫博士曾經治療一位男性患者,這位患者的發病癥狀恰恰證明了胎兒期的潛在記憶對人的一生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當這位患者出現不安狀態時,全身就會出現暫時性發熱反應。為了查明發病原因,比庫博士采取催眠術將患都引入睡眠狀態。于是這位患者漸漸地回憶到了胎兒時期,回想起當時發生的重大事情。他講述胎兒7個月以前的情況時,語調平和神情也很自如,但是當他講述其后的情況時,突然出現嘴角僵硬、渾身顫抖、身體發燒,露出驚恐的神情。很明顯是患者回憶起了導致他出現這一癥狀的胎兒期的體驗,那么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幾個星期后比庫博士走訪了患者的母親,據這位母親回憶說:在她懷孕7個月后曾洗過熱水浴,試圖墮胎。母親懷孕末期胎兒的大腦發育已經基本完善,記憶儲存迅速增大,因此這位患者的母親在懷孕末期帶給胎兒的恐怖直到出生后仍難以消失。 其實在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很多,不知年青的母親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剛出生的寶寶哭鬧不止時,如果您馬上將寶寶的頭轉向您的左側胸部,寶寶的耳朵貼近您的心臟。那么您的心臟跳動的聲音傳到寶寶的耳朵里時,他會立即停止哭鬧或安靜的入睡。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胎兒在母體內生活已經習慣了那里的聲音包括心臟的跳動聲音。胎兒雖然出生,但記憶猶新,當他來到一個他完全陌生,而且聽不到他所熟悉的聲音時就會產生不安和恐懼,因此出現哭鬧,可當他一旦又聽到了他所熟悉的心臟跳動聲音時,馬上又產生一種安全感,認為自己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故而停止了哭鬧,安靜入睡。 以上事實告訴人們,胎兒并不是無知的生命。孩子聰明才干的啟蒙孕育在胎兒期。因此根據胎兒的這一能力進行及時合理的訓練使其列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