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乳業新一輪大洗牌可能將在下月開始。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官員向媒體透露 ,乳業兼并重組細則已制定完成。業內人士認為,該細則實施后,將會使國內現有的乳企大規模被淘汰,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乳業重組兼并大幕終于要拉開了。在資本和市場力量的主導下,乳制品行業勢必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一次巨大的發展機會,走向強者愈強、規模化集中優勢的道路。當然,細則只應是一個指導性原則,行業調整仍需尊重市場規律,由市場競爭自主決定如何兼并重組,而非搞行政化的“拉郎配”。 近期政府連續出臺一系列乳業整頓政策,打擊嬰兒奶粉巨頭壟斷市場行為、規范行業進入門檻、清理假洋奶粉、推進兼并重組等等,乃是一套政策“組合拳”。其目的就是肅清乳業亂象,將虛高的奶粉價格打下來,使其回歸至合理價位,減輕消費者負擔。同時,利用大規模整合行業的機會,將一批實力較弱的乳企淘汰掉,留下部分競爭力強的乳企,以促進整個行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應該說,乳業發展至今,已經邁過野蠻圈地階段,乳企布局基本完成,極少數全國性大型乳企與大量地方區域性乳企并存,市場已經進入一片紅海,產品凈利潤并不高,行業競爭也非常激烈。而這也正是行業走向規模化道路的信號,唯有大規模兼并重組,淘汰部分弱小企業,才能實現乳企做大做強的夢想。 但是,在推進乳企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切不可過度干預,只可牽線搭橋,提供信息和服務,不能再重復以往的“拉郎配”做法。須知,兼并重組本身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由于每個企業的發展狀況、市場定位、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等均不盡相同,如果雙方差異過大的話,很難順利融合在一起。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尊重乳企的自愿意識,由其根據自身情況而定,方能提高兼并重組的成功率。 事實上,此前三元乳業依照政府行政命令,接盤因“三聚氰胺事件”而倒下的三鹿奶粉,就是一起不算成功的兼并案例。由于二者是在行政命令下的被迫組合,導致三元乳業花費了巨大代價和時間成本,才逐步消化掉三鹿這個大包袱,以至拖累自身發展。可見,政府推進乳業兼并重組的整體思路是對的,但要結合實際情況,不能越俎代庖,為完成任務而強作“紅娘”。 |